▲我很赞赏“有钱无钱,救命第一”的做法。但此举能在全国推广吗?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山西省卫生厅纪检组组长李双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目前,我省医院不是财政全额负担单位,财政补贴只占医院收支的3%~8%。所以,卫生行政部门不能硬性要求所有医院都这样做。”我了解到,虽然医院没有发生恶意欠费问题,但“善意”欠费问题还是存在的,偶尔也会有患者因为贫困确实无钱交费。数据显示,1990年~2009年,光东莞市公立医院病人欠费累计就达2.12亿元,除市医疗救济基金补助1691万元外,公立医院还承担着病人欠费1.95亿元。不管善意还是恶意,欠费都客观存在,都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广东东莞 周熙东
▲相比之下,日前媒体报道过的诸如医院收取患者的“座椅费”、“开水费 ”,还有小病大治、泛滥输液、滥用抗生素,甚至还有看牙医“一牙一号”等现象,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为人民服务当然是正义,为人民币服务就显得狭隘了。我是一个老病号,做肾移植手术已快19年了,这些年没少和医务工作者打交道。我急切地希望医院这种治病救人的地方能“净化、消毒”,少些功利、多些温暖,成为老百姓贴心的医院。
——石家庄 常少杰
▲我们曾收治一个胎龄只有28周、体重只有1200克的早产儿。孩子的父母是农村的,家庭经济拮据,入院时仅交了2000元住院费。在最初的一两次探视之后,家长就再也联系不到了。即便这样,医务人员也没有放弃对患儿的救治,帮他度过了临床上早产儿常见的六道关卡。两个月后,家长的电话终于通了,此时患儿已有两万多元的欠费。第二天,家长到医院看到可爱的孩子,非常感动。之后一个星期,他们交齐了所有的费用。这事让我们体会到了医院领导一直强调的“服务好了,无欠费”的含义。
——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三科 肖艾青
▲记得几年前,我们科里先后收治了两位急诊未缴费病人。出院后,其中一人缴清了欠费,还感恩不尽;另一人则一走了之,欠下了12000多元。逃费现象的发生使医院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为减少这种现象,有些医院将催讨病人费用这一任务纳入经管医生护士的工作职责。医务人员充当“追债者”,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自身的形象,但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也是无奈之举。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 王雪仙
▲我曾救治过一名女中学生,上学后她突然全身发疹,就诊时其咽喉不适、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医生考虑为急性荨麻疹喉头水肿,此病可引起窒息。在无人缴纳费用的情况下,我们二话没说就展开了救治。在抢救过程中,我们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下班。事后,出于感动,患者家属专程前来缴医疗费。小姑娘的妈妈还说:“姑娘长大了也让她学医,当你们这样的好医生。”
——湖北省武汉市普爱医院 徐慧珍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去年4月20日,某急救中心的医生为伤者简单处理伤口后,要求肇事司机陪同就医,但司机称需在现场等交警处理。这时,围观者催促急救车赶快走,可医生表示“谁给她拿钱啊”。对此,司机和围观者表示不满。看完这段视频,我想起了10多年前在杭州市急救中心工作时的情景。当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病重伤的无主病人。热心人打“120”,我们从不问有主无主,只要求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抢救,尽快转送到附近医院。不要说收回现场医药救治费、救护车运送汽油费,这些病人还经常会受到收治医院的冷遇,个别医院甚至拒收。其实,医院和医生不能只一根筋地盯住病人的钱袋。
——浙江省卫生厅 胡崇高
▲这说明医院真正把患者当人看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钱虽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钱可以先欠着,以后再想办法。正是因为医院真心待患者,患者才会体谅医院,为医院着想。通过老百姓的口碑营销,医院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转化为倍增的经济效益,真所谓“双赢”或“多赢”。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郭超
▲不同性质的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乏采取不缴费不签字不救治、欠费停药的例子。在危急状态下、面对危重患者,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使然,无一例外都想竭尽所能治病救人。但我们从事的无疑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在救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抗拒的意外,可能使得结局和初衷相悖。这使得“有钱没钱,救人第一”在目前的医疗大环境下无法成为常态。
——浙江金华琅琊社区卫生中心 汤爱玲
▲在“义”和“利”面前,谁是“第一”并不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但在实践中,能够正确做出抉择却绝非易事。其实,医患之间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是理解与被理解的关系。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只有始终将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口碑和市场美誉。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胡文颖
▲我在医院工作多年,遇到过多名危重病人的抢救,都是遵循“先抢救,后交费”的原则。医院在抢救成功后有时还能收到钱;要是抢救不成功,尽管花费许多人力和金钱,有时病家还不能接受和理解,甚至投诉打官司追究医院的责任。尽管这样,医院还是不能背上“见死不救”的骂名。
——江苏省盐城市医学会 王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