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死亡率最高的10种疾病中有COPD、肺癌等,这些疾病多见于老年人。重视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加强预防,科学治疗,将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吸入性肺炎 防止误吸是关键
吸入性肺炎是指口咽部分泌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被吸入呼吸道,同时将咽部定植菌带入肺内,引起的肺部化学性损伤或合并细菌性感染。反流的胃内容物吸入可引起气道和肺泡化学性灼伤,肺泡上皮细胞受损,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肺内渗出物增多,其严重程度与胃内容物pH值、吸入量和颗粒大小有关,严重急性肺损伤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凶险。还有患者因大量食物残渣阻塞支气管,出现肺不张或窒息,病情危急。
诊断方法 对于有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痴呆等神经系统病史的老年患者,常常存在吞咽困难和咳嗽反射下降;老年人因生理原因或服用镇静药存在食道下括约肌松弛,容易出现胃食道反流;气管插管和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也是误吸的高发人群。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警惕吸入性肺炎发生。
老年吸入肺炎的诊断依靠吸入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吸入史主要靠仔细观察来判断,如有无食物在口腔内滞留、咀嚼时间过长、吞咽的前中后发生咳嗽、口咽感觉迟钝等。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典型症状为咳嗽、胸痛、咯黄浓痰伴发热、寒战,可有呕吐史,查体提示肺部湿性啰音,右下肺多见,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象和C反应蛋白升高,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渗出性病变,有的老年患者因误吸反复发生,会有机化性肺炎的影像表现。但老年肺炎患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起病隐匿,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需全面分析,增强误吸意识,并进一步行肺部影像学检查,CT检查明显优于X线胸片检查。
预防和治疗 首先应加强误吸的预防。对于有神经系统病史的吞咽困难患者,应进行吞咽训练提高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改善吞咽功能。对于长期鼻饲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尤其是床头抬高,减少误吸几率。机械通气患者应减少镇静剂应用,科学吸痰。
根据病史、痰培养、肺炎面积等科学合理选用抗生素,需加强抗厌氧菌的治疗;出现脓毒血症或急性肺损伤、ARDS时可应用激素治疗;如果误吸量大应考虑给予纤维支气管镜下吸引,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
慢阻肺 推荐长期家庭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的发生包括个体易感和外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的参与,烟草烟雾是非常明确的致病因子。
症状和体征 COPD患者通常首先出现慢性咳嗽,早期以晨起为重,随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日间也有咳嗽,为黏液性痰,合并感染时可见黄痰。COPD患者典型的症状是因气流呼出受限而产生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可在上楼时出现,随着肺功能的下降,日常活动逐渐受限,当合并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时,症状进一步加重,甚至卧床休息仍感呼吸困难。还有患者有喘息和胸闷症状,病情较重时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消瘦、肌肉萎缩等全身症状。
检查与诊断 COPD患者通常要询问有无多年吸烟史或有粉尘、烟雾、有害气体等接触史,是否有COPD家族史。一般秋冬季节出现病情的急性加重,夏季病情相对稳定。
肺功能检查对确定COPD高危人群是否存在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如果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70%,认为存在着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值得提出的是深吸气量(IC)/TLC这个指标,它反映了肺过度膨胀的情况,具有反映COPD呼吸困难程度和预测患者生存率的意义。早期COPD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变化。COPD急性加重期时应进行痰细菌学检查等。
预防和治疗 首先值得强调的是戒烟对于COPD患者来说是唯一能有效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措施。坚持自我康复治疗对COPD患者也非常关键,包括缩唇呼吸、深慢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和肌肉锻炼,步行、踏车等全身肌肉和体质训练。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尤其适用于极重度患者,鼻导管吸入氧气,流量控制在1.0~2.0L/min,吸氧持续时间>15h/d,应用脉氧仪进行自我检测,脉氧达到90%以上,可以保持脏器供氧,提高生存率。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达到理想体重,减少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减少二氧化碳产生,防止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还应避免受凉感冒,可以应用流感和肺炎疫苗,减少COPD的急性发作次数。
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并控制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老年人口服茶碱药物应注意监测血药浓度,保持在合理的治疗窗。对于糖皮质激素药物不推荐长期口服,但对于FEV1<50%预计值(Ⅲ级和Ⅳ级)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COPD患者,可以进行长期规律的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老年肺癌 双药联用可延长生存期
肺癌的中位诊断年龄为68岁,其中60%患者的年龄≥60岁,30%~40%的患者年龄≥70岁,因此肺癌被认为是老年人的肿瘤。老年肺癌漏诊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正常细胞向肿瘤细胞的变化是由基因和物理致癌物质(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化学致癌物质(如烟草烟雾成分、黄曲霉毒素、石棉)及生物致癌物质(如某些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长期大量吸烟是导致老年肺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老年人暴露于外部致癌因素的时间长,存在致癌累加效应,且骨髓等脏器的功能生理性减退和自身机体抵抗力减弱,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检测功能下降,致使肺癌发病率高。
临床特点 如果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或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抗感染效果不佳或无诱因出现胸痛、血性胸腔积液、消瘦等症状应高度警惕肿瘤,严密排查。老年肺癌因患病人群的生理特点,同年轻人相比也有发展相对缓慢的特点。
检查与诊断 胸部影像学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患者容易接受,包括X线、CT和PET-CT检查等。X线检查方便且价格便宜,可用于常规查体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但对于较小病灶或肺尖、脊柱旁沟和后肋膈角等部位病变的漏诊率高。CT检查可克服X线检查的缺陷,提高阳性率。PET-CT检查是功能代谢性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高,在老年肺癌远处转移鉴别和TNM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肺癌的诊断依赖于组织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活检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支气管腔内肺癌的早期病灶,CT不能有效显示,要结合支气管镜检查才能发现。但常规白光支气管镜不能发现黏膜和黏膜下的早期病变,选择自荧光纤支镜(AFB)可以通过荧光显示异常黏膜区域,增加对原位癌的检出率。对于外部超声和经食道超声无法检查的气管旁、肺门区域和纵隔淋巴结病变,可采取支气管内超声(EBUS)检查,将EBUS与气管内针吸活检结合起来,对肺癌的诊断和淋巴结分期可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在条件好的情况下EBUS可发现2~3mm的淋巴结,明显提高诊断率,并可对纵隔淋巴结的分期进行评估,给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改善预后。在周围型肺癌中,CT引导下经皮肺组织活检穿刺检查对明确诊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警惕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痰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记物也是无创检查,适用于老年人。
治疗手段 外科手术是老年肺癌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手段,适用于Ⅰ~Ⅲ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
对于老年肺癌的化疗,年龄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关键是患者肝肾等脏器的功能,单药化疗更适合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双药联合应用可使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期,但副作用会增强,应根据患者基本状况选择。老年肺癌的放射治疗缓解率和中位生存期与年轻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副作用增加。对于老年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没有发现年龄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其治疗原则同年轻患者,但药物剂量应为年轻患者的70%左右。
本版已列入卫生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卫生科技进社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