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各国政府为应对这一严重挑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Universal Access and Human Rights,即普遍可及和人权。
WHO对此所作的解释是,每天世界上有超过68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超过57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人没有得到艾滋病预防、治疗和护理服务。尽管在过去十年,人们加强了应对艾滋病的力度,取得了进展,但艾滋病的流行仍然是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和传染病挑战。因此,应该建立一种良好的环境,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能获得艾滋病预防、治疗、护理和干预。
医护人员的风险
职业安全是任何行业从业者所期盼的,医务人员也不例外。很多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艾滋病及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肝、丙肝等的威胁之中。
目前,全世界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医务人员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而发生职业暴露对于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影响。由于过度恐惧导致推诿病人,这是造成医疗领域对艾滋病人歧视的主要原因。最近的一项HIV职业教育调查表明,医务人员最关切的问题是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凡是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均应采取普遍性防护措施,同时加大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强化防护意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医护人员的恐惧,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什么是职业暴露?它是指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有关监管人员等在从事日常工作中,意外地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或体液污染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针头刺破皮肤,如黏膜接触、皮肤接触、针头刺破、锐器割伤等。
如果发生职业暴露,最紧急的处理方式就是对伤口进行清水冲洗,然后再进行基线检测、危险性评估、选择是否用药、定期监测、随访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基线检测就是在职业暴露当日进行相关抗体的检查,确认抗体有无,作为以后出现检测的比照。
职业暴露并非就会感染
笔者这里有一份从1996年到2006年,发生在北京地坛医院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统计。这10年间,先后有17名医护人员发生了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其中医生7名、护士8名、检测人员2名。他们有的是在处理刚为艾滋病患者抽过血的针头时扎了手;有的是在为艾滋病患者进行脑脊液穿刺时,脑脊液溅到术者的眼中;还有的是外科医生为艾滋病患者手术缝合时被针刺伤了手。这些医务人员在职业暴露事件发生之后都进行了充分的流动清水冲洗。其中有好几次事件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那时我们还没有针对艾滋病的抗病毒药。因此,即便需要用药的职业暴露医护人员,也没能用上药。后来的十几位医护人员经过评估需要用药的都进行了抗病毒的预防性用药。可以欣慰地告诉读者,他们现在都很好,没有一人感染HIV。
哪些人易遭遇职业暴露
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的职业暴露共有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血液或黏膜接触传播。
常见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如下:
●经皮肤损伤。如在给感染了HIV、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患者做手术、拔牙或镶牙时,外科或妇产科医生被手术刀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口腔科医生被病人的牙齿刮伤或被医疗器具损伤。
●护理人员在给病人注射或采血时被针头刺伤。
●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被带有上述病毒污染的针头或玻璃损伤。
●尸检人员做尸检时被手术刀割伤等等。
以上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取决于被针头刺伤的深度和针头上有无可见的血液及血液量的多少。空心针头较实心针头感染的可能性大。刺伤越深、针头被污染的血液越多,感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经黏膜损伤。产妇在分娩时,产科医生被患者的羊水等溅入眼、鼻等部位。
●在进行腰穿操作时,脑脊液溅入眼内等。
如何避免职业暴露
在这些职业暴露中,发生率的高低依次是乙肝病毒(33%)、丙肝病毒(3.3%),艾滋病病毒(0.3%),也就是说艾滋病的感染率最低。
要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首先要遵循普遍性防护的原则。因为职业暴露后处理并不能百分之百地阻断感染,因而预防非常重要。WHO提出的普遍防护原则,就是在工作中,要把每个病人都看作感染者进行规范操作。这对防止职业感染是最重要的。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都必须执行标准防护措施,包括洗手,使用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体液。此外,还要预防锐器损伤,对被污染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对废弃物进行严格处理。 (陈明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