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如今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来自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一些中国医生已从听众变身讲者站到国际学术会议讲台上,展示科研成果,阐述学术观点,并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有的中国学者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引领者,组织同行分享信息;而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重头文章的专家也不再是凤毛麟角……
为捕捉国际舞台上我国学者的声音,了解科技进展动态,我们特推出新栏目“亮相国际舞台”,请这些走出去的学者为我们讲述他们的成果、他们的体会,以及他们在交流中看到的国际新动向、受到的新启发。——本版编辑
近日在澳大利亚举行的2011年第16届亚太造血干细胞移植大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受邀进行演讲,介绍他们针对难治复发白血病的研究成果,该演讲获得了大会最佳口头报告奖。
复发白血病
血液肿瘤科研难题
血液恶性肿瘤(白血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它也是危害青少年和青壮年人群的重大疾病。随着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白血病已经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但对于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唯一的根治手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使大部分难治复发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但移植后仍具有极高的复发率,长期生存率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10名难治复发白血病患者中,大概只有1名能够存活下来。因此,降低难治/复发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率,是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目前针对移植后复发率高的问题,主要研究仍局限于复发后的治疗。其方法主要包括:1.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复发后挽救性化疗。3.靶向药物治疗。4.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其中前两种方法对移植后复发疗效差,靶向治疗仅适用于特殊类型的白血病病人,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
DLI由于能够加强移植后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故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治疗,可以使部分病人再次获得缓解,是目前最常用和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此方法仅对少数类型白血病有效,而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接受传统的DLI后无长期无病生存的报告。而且,传统的DLI可造成严重合并症,如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全血细胞减少带来感染的死亡威胁,使DLI的益处被抵消。
改良DLI
大幅减少严重并发症
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高危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防治,提高了移植的总体生存率。近年来,研究组针对传统DLI的缺陷,对其进行了改造,建立了具有国际原创性的改良DLI体系,即动员外周血干祖细胞代替传统的供者淋巴细胞进行输注,同时加用短程免疫抑制剂预防DLI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此改造后的方式使DLI后的GVHD发生率明显下降(重度GVHD由>50%降至10%以下),而DLI后抗白血病效应并未减弱,甚至有所加强。这一改造方式使治疗安全性大大提高,不仅可用于治疗高危白血病移植后的复发,而且可用于预防高危白血病患者移植后的复发;更令人兴奋的是,改良的DLI体系也可安全地用于亲属半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提前预警
及时防治肿瘤复发
什么时候进行预防性输注改良的DLI,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高危白血病移植后的复发呢?高危白血病病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中仍然能够检测到微小的残留病灶(MRD),这些MRD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移植后重建起来的患者的免疫力所控制,但一旦超越其监控范围,便会导致白血病的复发。如果实现移植后MRD的早期监测,预防性应用改良DLI体系,将会大大降低高危白血病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提高生存期。但每种类型的白血病移植后的MRD存在很大的不同,是移植后MRD监测的巨大障碍。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实现了个体化监测,如利用流式细胞技术监测MRD,以及通过基因检测进行MRD监测等,使几乎所有的白血病病人都可以找到MRD监测的指标,并能根据MRD结果筛选出复发高危人群,成为指导预防性输注改良DLI的方向标。
由此,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复发白血病MRD的监测技术与改良DLI技术的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了防患于未然,建立了难治复发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大大降低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复发率,相关研究结果曾发表在白血病(Leukemia)和血液病学(Haematologica)等国际著名专业期刊上。目前该成果已在我院、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行了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经多年的临床观察及随访显示,应用新治疗策略的难治复发白血病患者移植后复发率下降了20%,总体生存率提高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