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把温暖延伸到住院之前

2018-12-13 19:29:13浏览:35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他们整天与灯影为伴,见不到一丝阳光,却被誉为“播撒阳光的爱心使者”。他们只有36人,全年收容病人却突破10.7万人次,住院

  他们整天与灯影为伴,见不到一丝阳光,却被誉为“播撒阳光的爱心使者”。他们只有36人,全年收容病人却突破10.7万人次,住院患者满意率高达98.7%。他们默默付出,用博爱换来了患者的理解。


  服务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交单子怎么会在地下呢?”4月12日下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患者小孙拿着刚开的住院单,心里直犯嘀咕。此前,他去过几家大医院,但遇到这种情形还是头一回。地下室也许昏暗无光,工作人员可能横眉冷眼。他这样揣测着。

  “真亮堂!”来到位于门诊楼地下二层的住院管理科时,小孙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硬件设施尽管简陋,但都放置得井井有条。

  “您好,这里是住院管理科,很高兴为您服务。”未曾见人,悦耳的声音扑面而来。寻声望去,正面对导医台上微笑的脸庞,一股暖流顿时涌上他的心头。接过住院单,小孙又听到导医员详细地讲解候床注意事项,并核实单子上的联系电话。得知小孙来自偏远地区,导医员立即把他引到咨询窗口,在特困患者候床登记本上做了专门记录。“根据您的情况,我们会优先安排入院。有了床位,一定提前通知您。”小孙离开前,负责答疑登记的工作人员反复叮嘱他。

  谈到当初在全院率先推出文明用语、微笑服务的新举措,住院管理科王玉锋主任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服务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作为入院病人第一站,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感到温暖。”

  “一切从病人角度考虑,再多的矛盾都好解决”

  解放军总医院牌子响、名气大,每天候床患者有2500多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住院管理科作为中间环节,一头连着患者及家属,一头连着临床科室。如何有效化解床位供需矛盾,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非常棘手。”讲到这个科室的难处,门诊部李振钢主任十分感慨。

  面对候床患者那翘首以待的眼神,住院管理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按照轻重缓急,优先收治重症、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床位监控,随时出院随时收住;分时段办理入院手续,节假日提前预约病人;推行亚专科跨病区收治,提高全院床位使用率。

  即便如此,一些特殊的候床病人随时都可能考量工作人员的智慧与耐心。

  有一天,科里来了位70多岁的患者。他不停地敲打办公室的大门,叫嚷着一定要住院,否则就死在这里。当班的床位协调员司毅没有简单地按照治安事件处理。在及时向科室领导通报后,他主动向老人耐心解释办理住院的规章制度。交谈中他发现,患者存在偏执倾向,家属也联系不上。为平息患者的焦躁情绪,先后有4名工作人员轮流与其沟通,一场风波终于被成功化解。“只要是出于公心,一切从病人的角度考虑,再多的矛盾都好解决。”王玉锋说。

  因为床位有限,在收治病人的过程中,住院管理科与临床科室有时难免发生“撞车”。但凭借着灵活的处置方式,他们每一次总能“化险为夷”。

  妇产科是解放军总医院的“候床”大户,每天多达300人。一次,该科一名主任医师在门诊收治了一名特殊病人。由于病情罕见,对即将开展的新业务技术研究意义重大,接诊医生特地致电住院管理科请求优先考虑收治。恰在此时,一位卵巢癌重症患者也亟待入院,而病区只能协调出一张床位。获悉情况后,王玉锋立即抽调人手分头与有关科室联系,在最短的时间里跨病区协调出床位。当天,两位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收治。

  “假如候床的病人是我们,心情会如何”

  “我们平均每天要接打300多个电话,高峰时多达600个。”住院管理科主管护师刘迎晨介绍说,“为了不因为上厕所耽误工作,大家都尽可能地少喝水。”

  打电话,主要是告知患者入院时间、押金等事宜。这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在第一时间通知到人,患者方能按时入院,疾患才有可能早一点祛除。倘若联系不上,工作人员就要千方百计想办法。

  一天下午,主管护师渠秀清通知一名患者入院,电话却不通,语音提示号码有误。渠秀清发现病人是一位退休老干部,留的住址是某干休所。她立即通过“114”查询大单位、老干局……几番周折之后,终于联系上了患者。

  在这里候床的病人多数身患疑难杂症或是危重症,心情差不可避免。盼着早点入院治疗,无奈“人多床少”,病人难免情绪失控,朝工作人员发泄不满。“我们科的每一名同志都挨过病人的骂,很多人都被骂哭过。”雷永红说,“我们心里确实挺委屈,但大家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默默忍耐。”

  “从事这项工作,一定要能理解病人的苦衷。”王玉锋道出了忍耐的秘诀:换位思考。从上岗那天起,这四个字就已经在大家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病人不理解我们,情有可原。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候床的病人是我们,心情会如何呢?换个角度,大家也就想通了。”长年从事咨询答疑的候广怀讲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内镜医学 增速强劲难掩隐忧

上一篇:

低视力康复人才亟待培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