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是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技术使用的冠脉支架是微小的不锈钢网状合金管,被导管送入血管内,起到保持血管通畅的作用。自2002年冠脉药物支架获得临床应用,因其优良的临床疗效,已成为冠脉介入治疗里程碑式的技术革新。然而,传统药物支架存在涂层材料无法在体内降解、对称涂层工艺等设计缺陷,由此导致的血管持续性炎症反应和内皮化延迟,具有诱发支架内再狭窄和晚期血栓形成的危险。
为克服传统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缺陷,我们研究小组从上世纪末即开始了科研攻关,历经10多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冠脉支架的技术改良和性能优化。国产化“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有三项核心技术:
特点一 支架涂层材料可降解
研究初期,我们试图从数十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找到一种可降解新型涂层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探索,终于寻找到了一种性能和毒性安全性良好的聚乳酸类材料。聚乳酸类材料在人体内组织液及生物酶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分子链逐级断裂,最终降解为乳酸(乳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经人体代谢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此外,该材料在体内降解的同时,实现了药物的逐步稳定释放。
特点二 非对称性涂层技术
“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的另一独特技术是采用了非对称性涂层技术,即仅在支架与血管壁接触侧(血管壁侧)均匀涂布药物载体,确保支架血管壁侧药物的集中释放。在实现抗狭窄效果得以优化的同时,解决了传统冠脉支架内皮化延迟的问题,消除了传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这对矛盾体的此消彼长,达到了临床效果最大化。
特点三 “无介”涂层工艺
冠脉药物支架由支架与药物涂层两部分组成。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药物支架为保证药物涂层与支架间有良好的附着力,多需要在金属支架外表面包裹一层高分子化合物。此化合物不可降解,尽管提高了结合力,但是无法避免金属支架以外材料的体内残留问题。我们的发明采用先进的金属材料表面物理处理技术,确保金属支架与涂层材料的直接黏合。这种支架-药物载体间的“无媒介”黏结的涂层工艺,克服了传统黏合工艺操作繁琐、耗时长、成本高等缺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真正实现了支架以外辅助材料的完全生物降解。
(陈惠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