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融中西理念 开新医正骨先河

2018-12-13 19:30:39浏览:7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冯天有:1942年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任空军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2001年12月18日被空军聘任为首席专

冯天有:1942年出生, 1966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任空军总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2001年12月18日被空军聘任为首席专家。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总后卫生部科委会委员,空后卫生部科委会常务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骨伤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本报见习记者 刘 畅 通讯员 艾 素
 
“新医正骨疗法”的创始人是一位军人,他就是空军总医院副院长冯天有。从1966年大学毕业至今的40多年行医经历中,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临床研究中,并建立了一套崭新的学术思想体系。1975年首次提出脊柱内外平衡失调是损伤退变性疾病的理论基础,创立了以“棘突四条线”融诊法为主的脊柱诊断系统,治疗上创用了“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赞同。
 
开放思维创学科体系
 
冯天有的科研领域是常见病、多发病——“颈肩腰腿痛”。俗话说:病人腰痛,医生头痛。这些“痛”病,全世界约1/7的人都免不了。可见治疗之难及重要。
 
冯天有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独特的理论和诊疗方法,并有着令人满意的疗效。
 
在这个兼容并包的科学体系刚刚被创建时,有着一个幽默的故事:1966年,24岁的冯天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某部成为了一名为飞行员服务的航空军医。当时,一位飞行员因腰痛住院,西医一直没有治好。他听说北京有位民间医生用手法捏几下就能治好他的病,可谓“有病乱投医”,无奈之中,飞行员背着医生悄悄跑到这个乡下老人那里,果然,老人用传统推拿方法使他的病有了好转。当时,在西医眼里,那位老人就好似一个“巫医”。飞行员为了不给医生添麻烦,不露声色地又躺了些天,才遮遮掩掩地说,是“西医的成果”。细心的冯天有发现了这个秘密,带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他陪这位飞行员去乡下老人那里复诊,看到病人们弯着腰进来,直着腰出去。神奇的效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
 
这“绝招”引发了冯天有深刻的思考,决定拜一字不识的老人为师。于是,冯天有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最终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殊荣。
 
学科传播的“推手”
 
1975年5月,已是重病在身的周恩来总理了解到新医正骨疗法的情况后,非常高兴,立即给予热情的支持和鼓励。他说:“一个大学毕业生,能够放下架子,向民间医师学习,学有成绩,学以致用,值得提倡。”当时的中央卫生部要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冯天有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会议,会上请他谈了经验,会后,中央卫生部决定迅速举办学习班向全国推广。“新医正骨疗法”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典型。冯天有用这些成果在全国培养了600余名新医正骨专业学科带头人。
 
不设门户的科研创新,最终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同。2002年8月,冯天有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中心”被正式列为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冯天有说:“中医西医,都是人类文明成果。学科不是围城,真理的启迪相通。超越‘学科的门户’,才能感受更多知识的力量,科学发展才能不断步入新境界。”
 
不断探索实现突破
 
对一个专家来说,超越自己成功的巅峰,似乎比其他任何“超越”都难。冯天有说:“用辩证法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没有穷尽的时候。善于探索新的矛盾运动规律,才能不断超越成功的巅峰。”
 
有了辩证的思维方式,冯天有总能从已经很“成熟”的诊疗方式中寻求新的突破点。
 
“脊柱”损伤的“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冯天有妙手回春的“绝活”,治愈过无数病人。但他想:任何治疗方式,有神奇之处,就有弊端伴生。趋利避害,永无止境。于是,他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诊断学、人体生物力学等科学原理,重新探索规范传统的“推拿手法”,有效性和安全系数大大提升。如今,这些新手法图片,已作为新的科研成果,出现在冯天有的专著里。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一氧化氮 治呼吸窘迫新手段

上一篇:

避免双硫仑样反应医嘱很重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