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医者吴孟超:开刀是我的爱好

2018-12-13 19:31:46浏览:72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图片说明:吴孟超在为患者诊断病情。通讯员张鹏摄  手术开始前,旁观者都以为,所谓“院士做手术”,不过是“指导指导”。   

    吴孟超在为患者诊断病情。通讯员张鹏摄<em></em>
图片说明:吴孟超在为患者诊断病情。通讯员张鹏摄

  手术开始前,旁观者都以为,所谓“院士做手术”,不过是“指导指导”。 

  当吴孟超全程主刀从患者肝部取出一个5斤重的肿瘤时,这句话开始生动起来。 

  4月16日这一天的上午,吴孟超完成了两台手术。若以一年来计算,这位90岁的老人要主刀完成200台肝脏手术,另外还要50余次飞赴海外出差会诊。 

  很多人在探究他的神奇,却发现他很普通:跟那个年代出生的很多老人一样,他视毛主席为“心中的红太阳”;心中跟爱人最浪漫的事,是一起躲轰炸;看到电视里穿着暴露的舞蹈,他会赶紧换台,嘟囔一句“放的什么东西”。

  外科医生有三功

  在病人的腹部拉开一刀后,吴孟超上场了。 

  4月16日早上8点,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室。摄像镜头对准手术室,记录手术的每个细节。 

  吴孟超用手摸清肝脏的位置,找到各种血管组织,指引助手将其分离。其间,他的左手托住患者的肝脏,右手和助手一起清理血管组织。 

  随着清理的深入,发现肿瘤颇大,从左侧越过胆囊部位,尚看不完全。 

  吴孟超把手伸进去,摸了摸,再引导助手动手分离。 

  吴孟超的弟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一科主任严以群说,几十年的经验,吴老的手感很好,通过摸就能分辨血管组织。 

  分离结束后,阻断肝门,开始切除肿瘤。 

  15分钟,一个硕大的肿瘤被切除。吴孟超和助手一起清洗、缝合创面。严以群说,这些工作原本就是助手做的,但吴老要求严格,总是自己带着做。 

  一个半小时的手术结束后,切除的肿瘤重达5斤。 

  其间,90岁的吴孟超一直站着。他说,外科医生应有三功:站功、饿功(做手术时不能吃东西)、憋功(做手术时不能上厕所)。 

  坐着休息了会儿,吴孟超再次洗手、消毒,走向另一台手术。 

  手术开始前,旁观者都以为,所谓“院士做手术”不过是“指导指导”。但这位90岁的老人全程主刀,并从患者肝部取出了这个5斤重的肿瘤。 

  从1958年至今,吴孟超一直在做肝脏手术。同那个年代的人一样,他习惯将手术叫做“开刀”,将手术室叫做“开刀房”。 

  “开刀房”里,吴孟超创造了多个奇迹:为4个月大的婴儿做肝脏手术,这是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肝脏手术患者。现在,这名患者成为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一名护士。为安徽农民陆本海切除重达18公斤的肿瘤,是我国目前为止切除的最大的肝部肿瘤。1966年,为患者蒋声和做了肝部肿瘤手术,患者今年82岁,依然健康,创造我国肝部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 

  有数据记载,从医数十年来,吴孟超亲自主刀的重大手术14000多台,手术死亡率仅为0.3%,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56.1%,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79.8%,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不该做的手术 

  在这些手术当中,有一些是护士程月娥认为不该吴孟超做的。 

  去年,一名中肝叶肿瘤的患者来到医院就诊。在此之前,这名患者已经到多个医院求医。因病情严重,医院都不收治。 

  程月娥想,这个病人千万别收下来。吴老已经快90岁了,万一出点儿事,多少会影响他的声誉。 

  然而,她很快看到了手术通知单。在内部网上,安排了这名患者第二天接受手术,主刀医生正是吴孟超。按照工作流程,程月娥需要提前做些准备。 

  1986年开始,程月娥做吴孟超的手术器械护士,已搭档20多年。吴孟超不挑病人,她是知道的。但这一次,她真的不想让他做这台手术,“我不愿意病人死在手术台上”。 

  程月娥很激动,推开吴孟超办公室的大门,就说:“吴老,你不能做这台手术!万一这个病人死在手术台上,怎么办?” 

  吴孟超愣了下。继而解释,这个手术的风险是很大,但仔细研究过,希望是有的,不治疗,这个病人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当晚,吴孟超和手术组的人再将应急预案商讨一遍,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二天,吴孟超像平常一样走上手术台。 

  程月娥注意到,一上手术台,吴孟超就变得放松。做完20多分钟的组织分离后,吴孟超说,“比我想象的要好”。 

  最终,按步骤完成手术,病人排球大的肿瘤被切除。 

  下了手术台,程月娥跟吴孟超打趣儿,您老这么大年纪了,不仅开刀,还开别人不敢开的刀,您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吴孟超乐了。

  需要救场他都去

  除了“不该做的手术”,还有一种情况让程月娥觉得惊心动魄。 

  一次,程月娥协助吴孟超做完了一台手术。出手术室后,看到另一个手术室的护士跑了出来,喊“病人大出血了”。 

  吴孟超冲进手术室,发现病人身体上满是血,主刀医生快顶不住了。 

  当时,担任手术助手的严以群记得,病人得的是巨大肝脏血管瘤,盖住了肝门,手术操作时出血,非常猛,用尽各种方法都止不住。 

  吴孟超到场后,尝试用手术线扎住出血管,但一打结就破了。 

  “纱布呢?”吴孟超喊。 

  护士递过一块纱布。吴孟超将纱布边上蓝色的带子剪下来,扎住了出血管。在此之前,从没有人用过这种方法止血。 

  随后,助手先后填了7块半纱垫辅助止血。在一般的手术中,纱垫最多用4块。 

  程月娥说,在手术台上,主刀医生对整台手术负责,一般也是主刀医生做完整台手术。如果临时要人“救场”,一定是出现了危急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医生不太愿意“救场”,尤其是病人可能会死亡的情况下。即便到场,多数情况下,去支援的医生只会在场下指导。因为一旦上场,就要担责了。 

  事后,程月娥问吴孟超,你当时不怕病人死在手术台上,你要担责吗? 

  吴孟超说,当时那么急,哪想到这些。 

  如今,吴孟超年岁已高,很少再去“救场”了。但“救场”的习惯,被他的弟子、已升任外科主任的严以群等人继承下来,“只要需要救场,都去”。 

  开刀就是爱好 

  吴孟超的办公室放着两张大桌子,一个大书架。桌子后面挂着一幅画,为腊梅。正对窗户的墙上挂着一幅字,为“桃李不言”。 

  作为吴孟超现在带的弟子,傅晓辉副教授每周要跟老师一起做三台手术。4月初,吴孟超出国开会,4日回国。

  傅晓辉跟他的秘书商量,想把原定于6日的手术推迟到7日,让吴老多休息一天。 

  4日,吴孟超一下飞机,就问秘书,6日排没排手术? 

  秘书没办法,只好跟傅晓辉说,手术还是按原计划排。在飞机上十几个小时,吴孟超能睡得着,回来后不太需要倒时差。 

  傅晓辉说,吴孟超周一、三、四、五上午都做手术,一般是两台,有时候是三四台。周二上午是门诊,只看10个病人,但因为看得仔细,有时到中午还没看完。下午,需要看病人,指导年轻医生。这样的手术量和工作量,对于年轻医生而言已经算比较重的了,而吴孟超已经年届九十。此外,因为是医院的院长,吴孟超还要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 

  这让很多人不解。 

  长期在吴孟超身边学习,傅晓辉感觉,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吴老,“手术台就是他最好的舞台,上了手术台,他倍感轻松、游刃有余、霸气十足”。 

  程月娥说,如果长时间没做手术,吴孟超会感觉难受。新年放假七天,吴老憋得难受,跑到手术室转一圈。最后在手术室的洗澡房洗个澡,换个衣裳,像做了手术似的,然后回家,感觉就好了。 

  吴孟超的爱人吴佩煜叫他去看戏,他不去,“要是有人叫他去做手术,他跑得比谁都快。” 

  程月娥曾问吴孟超,你有什么爱好呢?你体会过花钱买东西的快乐吗? 

  吴孟超答,开刀就是我的爱好啊。 

  傅晓辉感觉,吴孟超的专注让他们难以企及。因此,总是诚惶诚恐,怕老师失望。 

  吴佩煜说,有人问,吴孟超身体那么好,是不是吃什么补品啊?还有记者到家里去看。他还真不吃啥补品,早餐就是鸡蛋加牛奶,还有三片儿西洋参。 

  吴孟超用几十年的生活经验自编了健康保健20字诀:心态平衡、头脑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 

  曾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除了导师裘法祖,吴孟超最敬佩的人是毛主席。跟那个年代出生的很多老人一样,吴孟超视毛主席为“心中的红太阳”。 

  当回想跟爱人一起最浪漫的事时,吴孟超的记忆是抗日战争时期,两人一起在云南读书,一起躲避轰炸并渐渐熟识。 

  每天,吴孟超都要保证睡六七个小时。有些周五的晚上,他会吃一片安眠药,睡到第二天下午1点多。 

  看电视时,他会频繁地换台,新闻节目和战争片是他比较喜欢的。足球节目他会看一看,但不是球迷。看到电视里放年轻人穿着暴露的舞蹈,他会赶紧换台,说句“放的什么东西”。医院里的护士们,因此都没有染发的。 

  做完手术后,吴孟超会和助手、护士一起到地下室的食堂吃午餐。跟工作时的严肃相比,这时候的吴孟超更讨护士喜欢。他会在吃完饭后,给护士递上餐巾纸。 

  做完手术后,或者累的时候,他会到办公室抽根烟,既是解乏,也是享受。 

  他喝酒,年纪大后就喝得少了。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傅晓辉记得,2008年,吴孟超去野战部队慰问,喝的杨梅酒。战士们敬酒,他都喝了,“怕不喝,伤人心”。 

  …… 

  2005年,吴孟超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成为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去年,在党中央大力支持下,由他牵头负责的“国家肝癌诊疗科学中心”落户上海,成为我国肝癌诊疗集成式研究的最前沿平台。此外,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新院区也在建设当中。 

  傅晓辉说,这些都是吴老为肝胆外科发展、为弟子们搭建的平台。吴孟超曾对他说,真正建起来,恐怕他也用不上了,“如果我是60岁的话,那还有多少事情可以做啊!”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广州6·29重大事故追踪:专家今对31名伤员再会诊

上一篇:

医学技术进步 让死亡越来越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