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垫钱哥”的医者情怀

2018-12-13 19:34:05浏览:7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体型微胖,长相憨厚,还有些谢顶,今年39岁的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主任刘胜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成熟”些。

  体型微胖,长相憨厚,还有些谢顶,今年39岁的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主任刘胜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成熟”些。从医14年,刘胜阳累积为患者垫付医药费近2万元,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垫钱哥”。

  一听记者要跟着他上班做体验采访,刘胜阳皱起眉头,连连摆手:“我干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有啥好采访的”。 

  “‘胖阳子’从没对俺们不耐烦过”

  由于要传达头一天院周会的内容,这一天,刘胜阳的上班时间从7时30分开始。早交班后,病房里来了2位新病人,刘胜阳看了看表,8时不到,就快步向病房走去。

  新入院的病人张桂芬,在辽阳市中心医院做过多次透析治疗。看见刘胜阳进来,她从病床上坐起来,伸出有些肿的手,刘胜阳赶紧上前两步握住。“最近我和我儿又闹意见了,他还不理我呢。今天看病是我自己来的。”张桂芬喘着粗气,说话很费劲。

  和张桂芬唠了几句家常,刘胜阳出去了一趟,不一会又回到病床边。“大姨,我刚去透析室问了,上午没地儿,我帮您约了下午。您踏实歇会,我让护士去帮您买饭。您再给儿子打个电话吧,最好还是让他过来,您病了他不能不管的。”一边说着话,刘胜阳一边把老人换下的衣服拿到一边,再轻轻地给她盖好被子。忙完了出病房前,刘胜阳小声嘱咐正在邻床做护理的护士:“多照顾着点儿”。

  “在肾内科住院的,有刚查出肾病的病人,有在定期透析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的病人,有终末期肾病的病人,还有一些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刘胜阳说,这些患者中不少人还合并有其他病症。

  67岁的病人袁秀娟就合并有糖尿病。前一天,她向刘胜阳提出想在住院期间把糖尿病一起治治。查房时,刘胜阳走到袁秀娟床前说:“大姨,我昨天晚上已经跟内分泌科的于主任说了,您直接过去,就说是我让您找她的。”听到这个消息,老人高兴地连声道谢。袁秀娟的女儿不一会儿就收拾好了东西,刘胜阳帮着推来轮椅,和家属一起把病人扶坐好,并把装满东西的红色盆子拿上轮椅,放好。在病房走廊里,刘胜阳用手机往内分泌科打电话,信号不好,他又快步走向护士站,用座机告知对方有病人要过去。做完这些,他轻轻地舒了口气。

  “刘主任这个人老随和了,俺们从没见过他对谁吆五喝六的,问他事他也从没不耐烦过。”出病区的一小段路上,袁秀娟和女儿告诉记者,“病房很多老人儿都喜欢他,叫他‘胖阳子’,他也挺乐呵地答应,当了主任后还让大伙儿这么叫他”。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患者痛苦,家属往往更痛苦”

  这一天是全院大查房,上午又有一个会诊安排,刘胜阳看完全部病人已近下午3时。坐在主任办公室里,刘胜阳说话的声音有些嘶哑,记者递上一瓶水,他笑得更不好意思了。“你问吧,你问什么我来答。”坐在记者对面的刘胜阳有些拘谨。但一聊到病人,他的话很快便多了起来。

  “在这里,许多尿毒症病人得不到充分的规范的治疗,很可怜。从花费上看,这个病更是个‘无底洞’。”刘胜阳说,在他们医院,透析一次需要400元,城镇居民和职工医保可以报销90%,新农合可以报销60%,加上一些药,城里患者透析一次要自己负担七八十元,农村患者还不止这个数。“如果患者偏年轻,得这个病,就等于家里丧失了一个劳动力。这个病对许多农村家庭是个灾难性的负担。”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农村的男病人,他以养鱼、卖鱼为生,虽然得了尿毒症,但遇到体力活,他还得自己干。规律透析的病人一周要透析两三次,但由于经济拮据,他一周才来透析一次。”刘胜阳说,病人每次来透析的头一两天,经常由于心衰上不来气,睡不着觉,也吃不下东西,这样的状况要到开始做透析后才能缓解。“有一次我亲眼看见,病人做了半个多小时透析,大概觉得身上松快点了,感觉到饿了,就一边透析着一边吃了两张熏肉大饼。等透析完,又吃了一盒盒饭和一碗馄饨。”

  做了14年肾内科大夫,刘胜阳碰到的这样的事举不胜举。“我们科里的患者痛苦,家属往往更痛苦。有时候,我感觉他们就像趴在玻璃上的飞蛾,找不到出路,那种感觉很难受。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能帮的就尽量多帮点,病人跑一趟能做到的事,就不让他们跑两趟。”说这些时,刘胜阳的脸上浮起一丝苦涩的笑。

  “最需要的是相互信任和理解”

  如果有患者没带钱或者没钱交住院费,刘胜阳知道了,常常会用自己的钱垫付,有时甚至连患者的名字都不知道,病人家属来还钱,他还以为人家要送红包,断然拒绝。

  采访中,记者问起收入情况,刘胜阳说,他是去年开始担任肾内科主任的,当主任后,每个月算上固定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和主任津贴等,收入总共有七八千元。而前几年,他每月工资加起来有三四千元。

  “帮患者垫那么些钱,能吃得消吗?”

  “我只是垫钱,不是捐钱。”对此刘胜阳答得直爽。他说,垫钱这事对他并不造成什么损失,但却能缓解病人一时的困难,这样力所能及的事他很愿意做。自己借钱出去时,也没刻意记着都借给谁了,“反正都是需要帮助的病人”。

  患尿毒症4年的王德志就曾经得到过刘胜阳的帮助。王大爷的老伴告诉记者,有一次欠住院费,她带存折来的,但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没法到银行取钱,刘胜阳知道后,就拿出1000元垫了住院费。这事过后第二天,他们就到银行取钱还了。

  “人家帮我们解了困,我们自己也得讲究。”王德志说,和刘胜阳接触这么长时间,他觉得刘主任是个实在人,值得信任。

  “其实,医患双方最需要的就是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刘胜阳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儿外科的进展与差距

上一篇:

主动脉疾病开放性手术难度大但未必风险高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