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为一种不死的癌症,常伴有情绪和心理异常变化。受慢性疼痛困扰人口的比例在发达国家总人口中高达30%。我国至少有1亿以上慢性疼痛患者。慢性疼痛可分为伤害性或炎症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占到了各类慢性疼痛的30%以上,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晚期癌痛、幻肢痛等。目前采用的药物治疗及介入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项新的生物干预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关注。慢性疼痛基因治疗可通过下调致痛基因表达和上调抗痛基因表达,特异性地干预慢性疼痛,达到治疗目的。为从中寻找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契机,我们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发现,采用介导PKCγ基因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LV-shPKCγ)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慢性吗啡耐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显著持久的镇痛作用,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同样有显著持久的翻转作用。其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Hum Gene Ther》杂志上。该研究成果为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基因治疗及调控疼痛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论文发表后不久即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目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及世界小核酸技术研发的先驱澳大利亚专家有意向同申请人进行深入合作,开展临床前期慢性疼痛基因治疗。(谢明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