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与死神“短兵相接”

2018-12-13 19:35:12浏览:96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4月25日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这天,同时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次接到病危
4月25日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外科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这天,同时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次接到病危通知书、心脏骤停40多分钟的王锡春老人终于病愈出院了。出院之前,他和家人留下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医生的救命之恩和在医院得到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入院当天接到病危通知书

  身体一向很好的王锡春因胸闷、憋气,于今年大年初三住进了当地医院。经一系列的检查,他被确诊为主动脉瓣狭窄和冠心病,需要同时接受主动脉瓣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在当地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老王的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直至每晚都不能平卧,当地医生建议他赶快到北京治疗。

  在北京一没亲戚,二没朋友,老王一家都焦急万分。女儿王华通过网络了解到,北医三院心外科主任万峰被人称作“跳动心脏外科的先锋”,于是就和万峰的助手赵鸿取得了联系。“必须马上住院手术!”赵鸿说。

  3月4日,缺乏医学知识、不知病情严重程度的王华自己驾车,带着老王从河南赶到北京。一整晚的奔波让老王体力严重透支,病情又加重不少。当他在女儿的搀扶下走进北大三院心外科时,已是脸色苍白、嘴唇发青、呼吸困难。赵鸿立即上前询问和检查,发现老王身体状况极差,当天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并告知家属,患者虽已具备急诊手术的指征,但当时已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如不经过规范的抗心衰治疗,急诊手术也极其危险。因此,建议先行药物调理,择期再进行手术。

  第二天是星期六,但赵鸿放心不下他的患者老王。他特地来到病房查看,并及时安排老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体外按压40多分钟起死回生

  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老王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胸闷、憋气症状消失了,饭也吃得下,精神也好转了很多,应该可以接受手术了。哪料到他却在3月12日凌晨2时,遭遇了生命中最大的险境——心跳骤停。患者突然没有了心跳,失去了知觉,手足冰冷,瞳孔放大,值班医生崔仲奇第一时间开始对病人进行胸外按压。

  10分钟、20分钟……40分钟过去了,崔仲奇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希望,老王的心脏又缓缓跳动起来。闻讯赶来的家属在门外看到医生紧急抢救父亲的过程,感动不已。据赵鸿大夫介绍,主动脉瓣狭窄以猝死率高而著称;已出现症状的患者,猝死率高达20%;已发生过心力衰竭的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仅1.5~2年。患者一旦心跳骤停,复苏机会微乎其微。老王能够起死回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复苏成功,老王却远未脱离险境。为了维持最基础的血压,医生不得不使用超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即使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这样强力的辅助循环装置,患者的病情仍无法稳定,内环境紊乱和少尿等并发症接踵而至。就在3月12日清晨,赵鸿拨通了万峰主任和解基严副主任的电话,请示手术事宜。得到肯定后,他随即告诉患者家属必须马上手术,但此时手术风险极大,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也不为过。

  急诊手术险象环生

  通过急诊手术,对一名心跳骤停,已出现严重心衰、肾衰的患者同时实施主动脉瓣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赵鸿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术中探查所见证实了他术前的预测:患者的主动脉瓣已严重钙化,坚硬如石;瓣口明显缩小,形如鱼嘴。为切除主动脉瓣,术中甚至动用了咬骨钳。手术历时7个小时,一直持续到深夜11时。走下手术台的赵鸿通知家属:“手术进展顺利,换瓣和搭桥都已实施,但现在还不能说患者已经脱离了危险。

  因为担心患者病情恶化,赵鸿没有回家,决定整夜留守在医院。心脏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一一出现:严重的低心排、肾功能衰竭导致无尿、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凡此种种无不考验着医生的应对力和患者的生命力。在医护人员不遗余力地努力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都在好转。经过18个紧张、忙碌的日夜,老王终于离开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

  4天后,他取下身上所有的管子,开始下床走动。看到父亲一天天好起来,王华高兴地说:“不管是在心外科,还是在ICU,医生、护士都把微笑写在脸上,给人鼓励,温暖人心。是他们的尽心、尽力、尽职,让我父亲在短时间内转危为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手术“团购”不靠谱

上一篇:

圣洁的母爱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