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精准神经外科的领跑者

2018-12-13 19:35:20浏览:66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王璐通讯员王继荣罗国金王佳斌专家简介:许百男,生于1954年,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日本顺天堂大学攻读
□本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王继荣 罗国金 王佳斌
 
专家简介:
 
许百男,生于1954年,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日本顺天堂大学攻读神经外科博士、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神经外科做访问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外科攻读博士后。
 
1990年,36岁被破格提升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2年被破格提升为主任医师、教授,是当年《全国神经外科专家名录》上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和教授。2006年担任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至今。全军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全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副会长。
 
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1.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尤其在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面居国内前沿。2.颅底和脑深部肿瘤,尤其在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3.重型颅脑损伤。4.精准神经外科。
 
脑,人体的“司令部”,最大的神经中枢,有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分布其间。因为神经错综复杂,功能区交错重叠,脑部手术一贯被业界视为“难度很大”、“风险极高”。在解放军总医院,有一群无畏的求索者,仅仅两年,就在术中磁共振和神经功能导航领域擎起了领跑者的大旗,为无数脑疾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而这个优秀团队的灵魂人物,就是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许百男。
 
“让更多患者以最佳状态回归生活”
 
4月28日,神经外科一病区,17岁的王淇洁,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叔叔、阿姨好!”见到有人来,她主动问候,并向我们展示她绘制的卡通狗。谁又能想到,一周前,这位花季少女还是个语言、行动存在障碍的脑瘤患者。
 
20天前,正在冲刺高考的王淇洁突然连续呕吐,话说不出来,右手也不听使唤了。王淇洁的病情让许多专家都束手无策。绝望之际小淇洁和家人来到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许百男立即组织全科20余人进行会诊,很快确定病情为左额叶占位病变,胶质瘤可能性大,且恶性程度高。
 
因肿瘤位于左额叶,与运动、感觉束及语言等功能区紧密相连,想全部切除肿瘤且不损伤神经功能,难度很大。许百男组织了三次全科大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4月21日手术顺利完成。三天以后,小淇洁就能下床活动了,语言、右肢功能很快恢复正常。
 
当记者问及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够如此神奇,许百男风趣地说:“我们有自己的‘杀手锏’。”
 
精准神经外科——术中磁共振系统和神经功能导航系统,就是许百男所说的秘密“武器”。借助它不仅能在术中获得高质量的解剖影像,还能够进行围手术期和术中脑功能成像,在术中实时显示白质纤维束和皮层功能区,从而有效降低手术致残率、致死率。
 
“以往,神经外科医生只能根据术前影像作出判断,凭经验实施手术,极易引起并发症。现在,有了这些先进设备,手术安全系数提高了不少,效果也好多了。”技术变革带来的益处,让许百男十分感慨。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2月国内首台术中磁共振系统在解放军总医院投入使用,至今共完成术中磁共振和神经导航引导下的各类手术650余例、磁共振扫描3500多人次。与这些数字相伴的是,深部脑肿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肿瘤全切除率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存时间得以延长。
 
面对突出的成绩,许百男并没有陶醉其中。“神经外科发展至今,精准神经外科是大势所趋:就是病变去除最大化,功能保留最大化,手术效果最佳化,让病人以最佳状态回到社会生活中。”对学科未来发展,许百男充满信心。
 
“在世界医学论坛发出我们的声音”
 
今年4月12日,全球神经外科顶级会议——第79届美国神经外科年会现场,许百男和同事陈晓雷的报告一结束,2000多名与会人员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解放军总医院也因此成为此次会议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唯一的大会发言单位。大会优秀论文评比揭晓,他们的发言论文名列第二,将在国际著名专业期刊《神经外科杂志》发表。
 
同样的精彩也在欧洲上演。3个月前,在瑞士苏黎世,作为世界术中影像学会2011年会特邀代表,许百男作了半个小时的重点发言。这对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术中磁共振与神经功能导航应用与研究方面,解放军总医院起步晚,差距可想而知。
 
“不怕时间晚,就怕工作懒。”起步之初,许百男和项目组成员就下定决心,走临床与科研并举之路,并立下誓言要在世界医学论坛上发出解放军总医院人的声音。
 
神经外科手术时间长,医生体力消耗大。一场手术下来,即使是年轻的医生都会感到疲惫。但是,57岁的许百男却从不叫苦。无论再晚,他都要把当天的手术资料整理完,以备科研之需。作为助手和项目组主要成员,陈晓雷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一次,许百男和陈晓雷同台手术,结束时已是深夜12点。当陈晓雷回到病区时,发现主任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身穿手术服的许百男正伏案工作。陈晓雷进屋时,他都没有察觉。
 
“许主任孜孜以求,让我真正懂得了业精于勤的道理。”陈晓雷说,这件事时刻鞭策并激励着他和同事们。
 
目前,项目组每位成员都有1项以上在研课题。其中,有5项课题获得国家和军队专项基金支持。6篇论文发表在SCI收录的国外顶级期刊,30余篇论文被国内核心期刊刊登。项目组成员多次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发言,助力该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有的研究成果还在国际医学论坛充分展示,赢得了国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我们要做同行业的领跑者”
 
“真没想到,这里的技术水平居然能超越我们,真的很了不起!”2009年4月,在总医院神经外科参观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Peter Black发出这样的感慨。让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术中磁共振系统创始人如此折服的,正是许百男带领团队后来居上创造的业绩。
 
回望科室创新发展之路,许百男对神经外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始终保持高度敏锐,不放过一切学习的机会。
 
在他办公室的案头,堆着厚厚的几摞新近出版的外文专业学术期刊。每年国际神经外科界的顶级会议,总能找到许百男和他同事的身影。
 
“如果自我满足,坐井观天,我们终究要落后于人。”许百男深知“抢占先机”的深远意义。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首台低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投入使用,许百男就一直密切关注。近年来,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逐渐成为临床应用的主流。但是对于系统性能的认知,当时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利用出国参加会议、参观访问等机会,许百男等人先后到欧洲、北美地区多家医院深入考察。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2月,国内首台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系统在总医院成功安家。
 
有了好的技术平台,如何发挥其最佳效能,许百男和同事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攀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的辛劳与拼搏,铸就了事业的辉煌:创立并完善了一整套安全高效的术中磁共振系统运行机制、培养了一批精通神经影像处理和神经外科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了一个世界领先的病案数据库。
 
现在,许百男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把新技术转化应用到临床,怎样围绕前瞻性研究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把总医院神经外科打造成为同行业的领跑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百男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科学日光浴有助远离孤僻症

上一篇:

赴刚维和医疗队做好大选期间部队的安全工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