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放射生命的光彩

2018-12-13 19:35:28浏览:69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特约记者肖鑫本报记者唐先武   从纷繁复杂的生命体征中,发现肺癌的“蛛丝马迹”,肖湘生端着胸片的专注神情,犹如医学影

  特约记者 肖鑫 本报记者 唐先武

  从纷繁复杂的生命体征中,发现肺癌的“蛛丝马迹”,肖湘生端着胸片的专注神情,犹如医学影像学界的“福尔摩斯”。

  “没有什么比患者的生命还重要。”作为我国第一个影像学界博士、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影像科教授肖湘生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从医50多年,他将国内肺癌总的初诊正确率从70%提高到98.2%。古稀之年,以他名字命名的“肖湘生教授工作室”在长征医院成立,“要让更多疑难杂症患者,由于早期诊断正确而生存下来”。

  诊断比治疗更重要

  眼前的肖湘生,虽年逾古稀,但看起来只有50出头。阳春三月,记者前往采访。在肖湘生教授的办公室里,许多患者拿着片子请他诊断,还有患者赶来感谢,房间内一时热闹起来。

  一封“火眼金睛赛PET”的感谢信吸引了记者的视线。据说,前些年,深圳有位安女士被肖湘生诊断为早期肺癌,并建议她及早手术,但家属得知上海某知名医院有国际先进PET检查,花了近万元进行检查,结果完全相反:良性病变。一边是肺癌专家,一边是国际先进设备,谁是谁非,一时难住了安女士一家。

  他们举棋难定,又再次找到肖湘生。肖湘生仔细看了片子和PET结果,依然坚持恶性肿瘤的诊断结果,要求她尽快手术。安女士最终听从建议进行手术,结果和肖湘生诊断完全一样!

  “能用自己所学替病人解除痛苦,这是我最大的幸福。”肖湘生说,“每当我准确诊断一个病人,听到病人说声谢谢,我觉得那是对我最高的奖赏,心里非常开心和满足。”

  对于“影像科医师”的身份,肖湘生有自己的理解——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有效的治疗;诊断错了,治疗一错,后果不堪设想。“目前中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平均生存期只有1年。如果早期诊断,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其中许多人还可活10年、20年甚至更长。”

  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患者的生命还重要了。所以,无论在全国性的学术大会上,还是报纸、期刊、网络论坛上,哪怕就是在门诊,只要有机会他就讲这个观念。

  “我总希望国人能早点扭转‘治疗比诊断更重要’的错误观念。”肖湘生说,“作为医生,我们要让更多的病人,因为早期诊断而生存下来;要让更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早期诊断将病人治愈。”

  最大爱好就是玩肺结节

  肖湘生的一双“火眼金睛”,来自于他几十年临床实践和不懈努力,也源自他数十年对影像医学的无比热爱与坚守。

  1941年5月,肖湘生出生湖南衡东县僻远山村。17岁那年,肖湘生报名参军,18岁以优异成绩考取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军区167医院从事放射诊断工作。

  去单位报到后,他才知道那是一所结核病医院。当时大部分年轻医师不安心,一是怕传染,二是觉得肺结核没什么学的。肖湘生却看到了另一面:有的战士得了肺结核,因误诊拖得很重,那里需要优秀的医生。那时,医学书籍非常缺乏,肖湘生把几本有关“结核病学”的书籍几乎全部背记下来,又阅读了医院库存的几千份片子、进行分类,对结核病诊断有了独到见解。

  1978年恢复研究生考试后,肖湘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第一医学院,师从我国影像医学泰斗荣独山教授,主攻“肺癌早期诊断”。1985年,他毕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影像学界博士。

  “诊断疾病与侦探破案有许多相似之处。”肖湘生打了个比方,“为什么福尔摩斯能通过别人难以发觉的细节中找到证据,从看似没用的细枝末节中发现破绽?要达到那样的程度,就必须经过科学训练和长期积累。”肖湘生说,肺癌和其他病变都有各自的“长相”,互相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医生赖以“断案”的证据。“在病变早期,证据最难找,但此时找到最有利于治疗。”

  为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硕博连读的7年间,肖湘生常常一个人躲在实验室苦读、勤练。他几乎把中山医院放射科X光片库当宿舍,把几万份肺部阴影X光片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比较。他还把外科医生切下的含有肺癌的肺组织,制成标本与术前的X光片反复对照。经过长期积累,只要片子上有一点异样,他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并能基本判断出哪个是良性,哪个是恶性。

  一次,一位朋友到肖湘生家做客,随意翻了翻他书架上的几十本影集,结果看到的全是各种肺癌标本和X光片的照片。他的朋友突然明白了肖湘生练就“火眼金睛”的背后,付出了怎样的心血。

  有人问肖湘生最大的业余爱好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玩肺结节。”

  不管是工作时间,还是业余时间,他一遍遍地寻找小肺结节中有助于诊断的蛛丝马迹,一个个比较……这样的工作,他整整做了40多年。

  独辟蹊径开展肺癌介入治疗

  初春的一天上午,在影像科手术台上,躺着一位50多岁患中央型肺癌的病人。在隔壁控制室的屏幕上可以清晰看到,左侧肺叶已有一半被肿瘤占据并压迫支气管,扩散转移到骶骨上的肿瘤也有鹅蛋那么大。这时,医生熟练在病人的大腿根切开一道3毫米的口子,在股动脉里插入一根直径不到2毫米的导管。

  导管顺着动脉蜿蜒向上,直达肺部支气管动脉。医生将抗癌药物注射进去,并用栓塞剂堵塞供应肿瘤营养的动脉血管,肿瘤就会停止生长、萎缩、坏死。这场封锁癌细胞的“战役”用了一个多小时。

  肖湘生率先在自己的影像科实现了介入治疗。在研究肺癌早期诊断过程中,肖湘生遇到不少晚期肺癌患者,他们不能动手术。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肖湘生独辟蹊径,从国外引进新设备、新疗法,在影像科开设病床,专门收治介入治疗的病人,20多年来他为7000多名肺癌患者解除了痛苦。

  为把这种介入疗法推广全国,肖湘生在国内举办肿瘤介入治疗规范化学习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介入科主任李彦豪教授说:“肖湘生教授独辟蹊径率先在国内开展介入治疗,不仅为广大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更为我国介入业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希望学生都能超过自己

  去年4月,长征医院影像科专门为肖湘生举办了一场从医50周年的纪念活动。几十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肖湘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们同聚一堂,畅谈影像医学的发展与未来。

  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我国影像医学界的中坚与骨干,肖湘生感到由衷的高兴。他说,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超过自己,这是20多年前在长征医院影像科当主任时最大的心愿。

  肖湘生对自己的学生,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有一次,肖湘生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为图方便,简化了一下实验数据,他知道后严厉批评了学生:“你今天敢简化数据,也许明天你就敢篡改实验结果。”后来,他要求这名学生把所有实验数据重新做一遍,直到肖湘生认为满意为止。肖湘生对不良的学术风气坚决抵制:“做一名医生,我们必须要有道德约束,无论对上对下都要实事求是。在科研工作中,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科学研究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

  数十年来,肖湘生培养出硕士、博士、博士后86人,获得全军院校“育才金奖”殊荣,出版专著、译著和参编专著18部,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得包括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在内的成果8项,获国家、军队及上海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

  2004年,从科主任位置退下来的肖湘生,依旧每天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他说:“在学科面前我们永远是学生,永远年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精品图书服务部队

上一篇:

第二炮兵532医院满服役期老兵赤手擒毒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