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相关学科研究催生颅底外科

2018-12-13 19:35:58浏览:10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颅底外科研究对象主要是颅底肿瘤。颅底肿瘤手术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叶——   1893年,Caton首次尝试做垂体腺瘤手术,1894年

  颅底外科研究对象主要是颅底肿瘤。颅底肿瘤手术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叶——

  1893年,Caton首次尝试做垂体腺瘤手术,1894年Balance成功实施首例听神经瘤切除。20世纪初,Cushing为颅底外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1909年首次经鼻入路行垂体腺瘤手术,1917年将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降至30%。

  1961年,耳科医生House和神经外科医生Doyle联合利用手术显微镜完成首例经中颅窝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标志着颅底外科进入显微时代。

  20世纪70年代,耳科医生Fisch与神经外科医生Yarsargil联手经颞下窝入路切除颈静脉孔肿瘤等,颞下窝入路成为侧颅底肿瘤手术的经典径路,侧颅底外科进入“Fisch时代”,二人成为公认的侧颅底外科奠基者。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术工具的发明、认知水平的提升、行医理念的更新,颅底外科迅速发展。

  1.影像技术:CT、MRI相继问世,使颅底肿瘤的诊断产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术前精确定位肿瘤、判定肿瘤性质、设计手术入路。影像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颅底肿瘤早期诊断、准确判断、推测预后的效果。

  2.手术工具: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可谓外科学发展的分水岭。现代“千里眼”可使我们去探寻深奥的未知世界,其对手术理念、方法、技术、效果的影响怎么夸大都不为过;高速电钻给我们增加了“三头六臂”,为追求手术的精致完美提供了技术保障;内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视角,可配合显微镜应用于侧颅底肿瘤手术,微创外科的发展如虎添翼;神经导航等能提供术中实时影像、指导手术操作;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3.知识更新:

  显微外科  正是对颅底结构深入细致的研究,促进了人们对颅底的理解和探索,各种手术方案入路的设计应运而生。伴随手术显微镜的广泛应用,各种显微操作技术逐步普及。

  颅底重建技术  可靠的颅底重建已成为颅底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颅内外结构间建立屏障,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闭塞肿瘤切除后遗留的死腔;覆盖或隔开颈内动脉、预防肿瘤或感染侵蚀导致的血管破裂;利于恢复颅面外形。

  血管重建技术  颅底肿瘤容易累及颈内动脉, Yarsargil、Fisch等介绍了不同的血管重建技术,提高了颅底肿瘤的手术疗效。

  4.转变理念:以往认为颅底肿瘤手术范围越大水平越高,但不可避免会导致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患者的器官功能和外形美观无法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提高有限。目前认为在保证患者安全、功能和美观的前提下尽量彻底切除肿瘤,再结合放疗、化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质量是较理想的目标。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腮腺炎病毒引发胰腺炎

上一篇:

自发出血须防颅内动脉瘤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