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 丹 通讯员刘洪亮 郝成涛日前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获悉,截至去年12月底,该研究所已累计派出科研技术人员30批次、200余人次,为全军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部队建成了60多个制氧站和170余个供氧室,在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区)安装了6000余个吸氧终端。
据了解,缺氧是导致我国高原部队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原因,也一直严重威胁着高原官兵的生命健康。自1989年6月起,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启动了“高原制供氧装备攻关创新工程”,在国内率先掌握了六塔空气分离技术,先后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普通型高原制氧机和智能型高原高效制氧机。自2007年起,该研究所在总后勤部和兰州军区的支持下,与新疆军区、南疆军区等单位合作,开始了新一代高原制供氧设施建设工程,对原先安装的老旧制氧设备进行更新。
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石梅生表示,目前更换的新型制供氧装备能够在常温低压条件下,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制取高纯度的氧气,不仅产氧效率和纯度高,而且可以做到自动运行、自纠故障,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1台新型制供氧设备每小时能够生产氧气16立方米,至少能够保证一个边防团的官兵每天吸氧1小时。
此外,截至今年6月,该研究所专家为满足高原官兵执勤和巡逻时用氧需求而开展的单兵制供氧器和小型制氧机研制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原官兵随时随地吸上氧气的梦想将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