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王继荣 罗国金 王佳斌
付小兵院士在实验室和大家一起研究制订实验室测量标准。 孔令占摄
“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早晨7时,解放军总医院外科大楼学术报告厅,京外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吴医生,被拥挤的人群挡在了门外。这些人,都是2011年泌尿外科微创腔镜新业务、新技术研讨会的与会人员,其中不乏名家大腕。此时,离会议开始还有1个小时。
一场学术会议,人气指数为何如此之高?
“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微创技术,远近闻名。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学习取经。”与会者们表达着相同的心声。手术演示中,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旭和团队成员,先后进行了腹膜外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7场手术。每一次手术完成后,400多名参会代表都惊叹不已。
张旭团队的成功,是该院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建设研究型医院的一个缩影。
当今中国,现代医学迅猛发展,医院规模越来越大,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传统医疗经验和现有诊疗技术、方法手段仍然存有局限,难以有效解决临床实践中大量疑难危重病症……面对困境,2004年,解放军总医院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建设研究型医院。
创新,成为该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该院已拥有包括6名院士在内的强大专家阵容,年门诊量超400万人次,年住院收容量超14万人次,手术量超7.2万台次……核心医疗数质量指标还在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一个响当当的金色招牌,一种可以让人民托付生命的信赖,解放军总医院已成为一艘名副其实的“医疗航母”,承载着无数人生命和健康的希望。
确保制高点,医学创新为病患造福
仅在患者侧胸壁上切开3—4个直径不到1厘米的小孔,通过遥控机器人手术系统操控机器人手臂,在小孔内就可完成心脏直视手术,手术创伤小,美容缝合后体表无明显瘢痕,患者疼痛感小,恢复快……
2009年9月22日上午,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高长青及团队成功完成这台世界首例“全机器人微创不开胸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一名“室间隔缺损”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自由走动。
手术的成功标志该院在这一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他们的成功,是该院诊疗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一个缩影。
“军队全面领先、国内整体一流、世界先进行列”,这是该院在创建研究型医院过程中确立的发展目标。该院始终坚持以特色取胜、靠质量取胜,瞄准世界医学科技发展前沿和临床实践,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目前,该院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治与高龄危重病人介入治疗、精准外科手术、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开展战创伤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系列研究、全机器人技术推广为支撑点微创技术研究、危重烧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肾脏病科在陈香美院士的带领下,从8000余例肾活检病人的临床、病理、基因数据库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凝血纤溶活化与血管紧张素Ⅱ活化均促进了IgA肾病的发展,并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证实其疗效,得到国际肾脏病学界的高度评价。
骨科围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防治,研发了安全有效的临床路径,解决了大量以往需要关节置换手术才能解决的问题,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率,成果在国内2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础医学所付小兵院士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利用细胞诱导分化技术成功实现在人体再生有功能的汗腺样结构,为解决严重烧创伤患者大量皮肤损害无法出汗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付小兵为此获得“国际创伤修复研究终身成就奖”。
……
“十一五”以来,该院建成了创伤、肾脏病、肿瘤等一批国家、军队重点建设研究平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1项,省部级二等以上成果奖励105项,成果转化金额3.2亿元,取得了国内、国际论文总数和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3项指标连续3年位居全国医院之首的佳绩;形成了在耳聋、老年医学、骨组织和关节疾病等13大专业领域研究和治疗优势。
“百位名医、百名新秀、百项优势、百病妙诀”,这个简称为“四百”的工程,就是该院建设“军队全面领先、国内整体一流、世界先进行列”现代化医院的有力支撑。通过实施这项工程,该院诊疗技术不断创新,支撑创新的学科人才建设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5年来,该院新增院士2人;总后科技金星1人,银星、新星19人;先后有20人次获求是奖、何梁何利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重大奖项,肾脏病科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92人次担任全国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34人担任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委会常委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居全军之首。
面对这些成绩,该院政委阮炳黎表示:“今后5年,将通过大力推进‘四百’工程,重点打造和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群和高素质人才方阵,努力抢占国家医学技术的制高点。”
推行转化医学,提升患者服务体验
今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园”正式落户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作为军地合作的成功实践,科技园将努力打造成为北京区域内共享共用的示范平台,产出成果直接惠及广大军民,直接提升患者体验。
这是该院坚持把转化医学作为医学科技研究的新起步点和着力点,把科研工作寓于临床实践之中,把科研成果转化于临床运用之中,使科研与临床有机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结出的累累硕果。
该院院长李书章介绍:“临床与科研有机融合是我们创建研究型医院一直坚持的理念,符合当今国内外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正是坚持了临床与科研的有机融合,医院才催生出一大批应用性科研成果,5年来共获得新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临床科研成果133项,有转化潜力的科研课题40项,重大科技成果奖20余项。”
坚持临床与科研的有机融合,是该院与其他医院最显著的区别。
该院成立了成果转化管理机构,设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科技干部成果转化积极性。同时,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发挥医院品牌优势,理顺转化渠道,转化效益不断提升。
现代医学条件下的科技研发不仅需要院际间、军内外、国内外强强联合,医院内部也需要强强联合。
该院副院长任国荃表示,只有坚持以课题为牵引,树立起“个体研究”向“团队攻关”转变的意识,组织基础与临床结合、医工结合、医药结合的综合性攻关团队,集智攻关,才能有效促进高层次科研成果的产生。曾圆满完成“973”项目研究任务,获得多项国家科技奖励的“衰老相关基础研究”团队,就是由临床、基础研究、专职技术操作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成员组成。
去年5月,该院携手北京市科委联合举办了“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洽谈会”,112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参会,19家企业与医院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签约金额近2.9亿元,引起国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同时,该院把发展目光聚焦在转化医学,先后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签订转化医学战略合作协议,军民共建的“转化医学中心”应运而生,从实验平台到研发产品,从培养人才到推进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吹响了全方位合作的新号角,实现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产出成果直接惠及广大患者。
“总医院坚持科研与临床有机融合很有前瞻性,与‘转化医学’的新理念不谋而合,必定促进更多紧贴临床的科研成果出现。”出席洽谈会的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如是说。
除推行转化医学外,该院还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药费比、控制感染率、提升收益率、提高病人满意度”5项医疗指标为精确导航,紧紧围绕“规范医疗、集成医疗、安全医疗、温馨医疗”,着力建立全员覆盖、全程导航、全面控制的网络化传输系统、精确化制导系统、精益化保障系统和智能化操作系统,建成了共享共用的临床数据中心,形成数字化医疗、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决策支持等体系,有效提升信息资源服务效益,直接提升患者的服务体验。
突破关键技术,提高卫勤保障能力
“战创伤脊髓神经损伤救治及晚期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成果由该院骨科主任王岩牵头完成,是他时隔3年之后再次摘取此项大奖。
当年,如何确定研究方向,王岩团队面临不同选择:战创伤研究,困难重重,应用前景难以预料;而常规骨创伤研究,则容易取得成果,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我们是全军的总医院,姓军为兵是建院方向,瞄准战场需求,才是科研攻关的首要选择。”王岩团队做出了坚定不移的选择。
解放军总医院,“军”字当头,为军服务义不容辞!和王岩团队一样,该院许多项目组,都把攻关着力点聚焦在多样化卫勤保障需求上。从雪域高原到东海前哨,从白山黑水到南沙岛礁,许多基层部队都留下了该院科技工作者忙碌的身影。“部队指战员腰痛等病因学调查、防治及相关研究”“骨关节训练伤微创诊疗的系列研究”“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战创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以“军”字头为牵引的一批科研项目,在该院遍地开花。
未来军事斗争准备和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卫勤保障提出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对此,该院深入开展平战时保健技术研究,取得了早期预警干预、个性化诊疗、健康跟踪评估、保健遂行保障等一系列重大成果;深入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研究,圆满完成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和支援奥运会医疗保障任务;“5·12地震救援官兵心理应激损伤评估与干预研究”获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救灾官兵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卫勤综合保障实力得到实战检验。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该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11项成果,全部都是战创伤救治、军事作业训练伤防治等“军”字头主打项目。
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是该院为军服务的另一战场。依托信息技术,该院先后与144家军队医院开通远程医学会诊网络,辐射到军队海岛、边防,做到24小时响应。仅去年一年,就为371名部队伤病员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的神仙湾哨所,自然气候恶劣,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战士官兵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下山看病。2007年10月,总后卫生部专门为神仙湾哨卡开通全军远程医疗综合信息网。2009年夏,该院李天德教授为远在千里之外、常年驻守在神仙湾哨卡的两位官兵开展远程会诊。哨卡官兵有疑难病症,能直接得到院远程医学专家的指导,官兵不下雪山,就能看上专家“门诊”。
从7年前提出创建研究型医院到现在,“允忠允诚,至精至爱”的价值追求在该院已蔚然成风,诊疗保健技术有新飞跃,医学科技创新有新突破,医院信息化管理有新成效,患者幸福指数有新增长……已成为解放军总医院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