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何裕民教授领衔的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通过了专家评审。该项研究基于全国8个地区、15000多例第一手调查资料的分析,提炼出健康指数概念和相应的评估方法体系。今天,本版邀请何教授围绕健康指数概念及应用予以介绍。
健康指数(Health Index,简称HI)指用于评估某一地区、某一人群、某一个体的健康总体情况的量化指标体系。
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涉及社会文化意识(社区)、个体行为及医疗工作者努力等多方面,其评定也涉及诸多方面。我们设计的健康指数考虑到这个特点,决定从健康文化、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健康感受、健康指标五个维度作出量化评估分析。五个维度在整个评估中的比重分别占7.5%、12.5%、18.75%、42.5%和18.75%,总计80条。每个人花上20~25分钟,就可以获悉自己的健康指数,并找到需要提升或纠正之处。 该指数系统尤其适合于对各种对象(含群体或个体)的健康总体情况作出动态分析或横向(指不同对象间)比较,以及具体分析薄弱环节所在,以便加以指导或纠治,并适合用于评估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群体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及其不足之处。
例如,指数趋于上升是健康总体状态有改善,某一分值偏低表明有加强的必要。如健康文化、健康意识分值偏低,说明该区域健康宣教有待改进;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分值偏低,表明该群体或个人健康问题上未能做到知行合一,需要针对性加强;健康感受与健康指标偏低,则应鼓励当事人积极接受必要的保健及医疗干预,而医学工作者也应主动且针对性地介入。
1 健康文化
管住健康需要社会氛围
只有形成良好的健康文化氛围,才能指导公众管好自己的健康。这方面主要涉及社会领域与健康相关的氛围、价值观、重视程度及传播效果等。以下六个问题可以了解您这方面的情况。
你与周边人讨论健康话题吗
你认为自己对健康问题有正确认识吗
你感受到你周围的人关心你的健康吗
你感到健康已经是周边人特别关注的资讯了吗
你注意到周围人在意他自己的健康吗
你注意到政府或卫生管理机构对民众的健康指导了吗
从不( ) 偶尔( ) 经常( ) 总是( )
注:从回答“从不”、到“偶尔”到“经常”到“总是”,分值分别为0、1、2、3分。
研究表明,全国城乡不同区域、同一城市不同人群,健康文化方面的差距很大。西部农村等相对落后地区这方面基本是空白,分值通常在6分以下;东部沿海城市和省城居民此项平均得分在12分以上。
2 健康意识
维持适度的自我健康意识
共有10个试题可反映个体的健康意识。调查表明,剔除年龄、以往疾病等因素,当事人的健康意识在15~25的分值区域里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满分为30分)。提示:健康意识强的,往往身体状态维护得好。然而,健康意识高于25分的,表现出健康状态反而略有下降。可能是太过于在意自己的身体。可见过分纠结,并非好事。
你会看媒体、书籍或电视的健康信息及节目吗
从不看( ) 偶尔看( ) 经常看( ) 总是仔细看( )
你能对杂乱无章健康资讯做出识别吗
不能( ) 偶尔能( ) 经常能( ) 总是能( )
你多长时间做一次体检
从不( ) 想到过,准备去( ) 曾经做过( ) 定期一两年( )
你认为自己的健康
无所谓( ) 听天认命( ) 由医生呵护( ) 掌握在自己手中( )
你认为下列哪个先后排序符合你的看法
赚钱第一( ) 成功第一( ) 生活质量第一( ) 身体健康第一( )
你明白自己最大的健康危险是什么吗
没有想过( ) 偶尔会想( ) 基本明白( ) 很明白( )
你在意自己的心理保健吗
从不( ) 偶尔( ) 经常( ) 总是( )
注:评分方法同上,从左到右分值分别为0、1、2、3分。如果这项分值低于15,表明当事人对自己的健康不够重视,应该敲警钟了!
3 健康行为
保健防病始于自我行动
下列15个试题可以基本反映当事人在自我保健行为方面的对与错,做得够不够。
为了健康,你能改变自己不好的生活方式吗
很难( ) 也许能( ) 应该能够( ) 一定能坚持( )
你锻炼吗
从不( ) 偶尔( ) 一周两三天( ) 几乎天天( )
你注意自己的饮食合理吗
从不( ) 偶尔( ) 经常( ) 近年来一直关注( )
你抽烟吗
一直抽,没戒( ) 想过戒,未坚持( ) 已经戒( ) 未抽过( )
你每天吃蔬菜和水果吗
从不( ) 很少吃( ) 吃得不少( ) 大量地吃( )
你每天喝酒吗
每天喝,量不少( ) 几乎天天喝( ) 偶尔喝( ) 从不喝( )
你做有氧运动(慢跑、游泳、打球等)吗
从不( ) 偶尔( ) 经常( ) 几乎每天20~30分钟( )
你控制糖、盐、油的每天摄入量吗
从不在乎( ) 偶尔( ) 部分控制( ) 严格控制( )
同事、领导、朋友对你友好吗
不太好,很失望( ) 说不清( ) 可以( ) 很好( )
注:评分方法同上,从左到右分值分别为0、1、2、3分。对照分析表明,35分以上做得就算不错了。
4 健康感受
评估自身健康状态如何
对健康完整而正确的认识,涉及自我感受到的健康状态及通过专门的检查所获得的一些重要生理参数。前者就是自我感觉。在亚健康研究中,我们成功地以量表方式对此作出全面评估。但该量表问题太多,很繁琐。如下简化后,也可用以评估每个人的健康感受。
你有疲乏无力,很累的感觉吗
压力大的时候你会感到特别累吗
你的胃不舒服吗
你容易口舌溃疡吗
你有手足心发烫,体内有热散不出来的感觉吗
你感到自己的内热重吗
你有四肢冰冷、比别人明显怕冷的感觉吗
你有腰部及膝盖不适的感觉吗
你咽痛、喉部不适吗
你有手脚麻木感吗
你头痛、头晕吗
你便秘吗
你对自己睡眠满意程度如何
你容易感冒生病吗
几乎每月一次( ) 经常( ) 偶尔( ) 从不( )
你对食物或常用药物过敏吗
几乎对许多东西( ) 经常有( ) 偶尔有( ) 没有( )
你每天夜间小便的次数
总是有三次以上( ) 经常有两次以下( ) 偶尔有( ) 一次也没有( )
注:以上几条的评分方式:从左到右分别为0、1、2、3分。此分值越高越好。然而调查表明,没有人达到满分, 60岁年龄人的平均分是70分,还应该根据年龄作出一定的调整。
5 健康指标
怎样了解自己的指标
健康参数指能客观反映身体状态的一些生理指标。这方面的参数很多,一般只需要了解最典型、最重要,且自己通常能够记住或了解的。健康指数中罗列了以下14个问题,分别反映了血脂、血压、血糖、肥胖及心肺肝肾功能、血管状态、骨质情况等。此项总分45分(血压有收缩、舒张两个值)。分值越高越好。调查表明,有22%的人可以获满分;60岁以上满分的约12%;高于38分者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低于30分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而此时很多被调查者自我并无任何不适,容易麻痹,应该提醒引起充分重视。
你的体重超过标准吗
严重超标( ) 不知道( ) 基本可以( ) 没有超标( )
你的腰围
女性填此栏:2.6尺/86cm以上( ) 2.4尺/80cm左右( ) 2.2尺/73cm以下( ) 2.0尺/66cm以下( )
男性填此栏:3尺/100cm以上( ) 2.8尺/93cm左右( ) 2.6尺/86cm以下( ) 2.4尺/80cm以下( )
你的血脂
6以上( ) 5左右( ) 4以下( ) 3以下( )
你的血压(不吃药时)
收缩压160以上( ) 140~160( ) 130~140( ) 130以下( )
舒张压100以上( ) 100~90( ) 80~90( ) 80以下( )
你的空腹血糖(不吃药时)
8个单位以上( ) 6~8个单位( ) 5~6个单位( ) 5个单位以下( )
你两步并作一步,快步迈上几层楼,会气喘吁吁、呼吸急促吗
五楼以上( ) 三、四楼( ) 二楼( ) 平地快步走都不行( )
你感到自己的骨质情况(有否骨刺或骨质疏松)
有,很不好( ) 不知道( ) 一般( ) 正常( )
注:以上条目的评分方式:从左到右分别为0、1、2、3分。
若自己对某一项不清楚,只能记1分,因为至少表明你对自己的健康不重视!
延伸阅读
肿瘤患者的健康指数
我们对近百名肿瘤患者调查发现,由于已经吃过大亏,痛定思痛,因此在健康指数中体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他们一般在健康文化方面的得分都不低,喜欢讨论健康问题,关注健康资讯,这是好事。然而他们在健康意识方面,却有一个有趣的趋向,往往健康意识过强,69%接近30分。而且,患者的文化层次越高,此分值越接近满分30分。
分析提示:过强的健康意识反而有害无益。在整个调查中我们发现:健康意识25分以下,分值趋高与本人的健康状态良好成明显的正相关;但高过25分,反而有所下降。也许,过于强烈的健康意识会让他们对身体所有细小变化都非常在意,不能释怀,并常常会做一些错误的联想(往往想到很糟的结果)。过分在意,十分纠结,或者反复寻医,反而对心身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对此,我们提出建议:1.已经康复或基本康复的患者,要学会适度释怀,没有必要事事在意;对有些偶尔的症状或身体信息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因为生活在现实中任何人的心身机能都会有波动。2.肿瘤患者常苦恼于对杂乱无章的健康资讯无法区分。建议订阅一两份权威的健康方面的报纸杂志和学会寻求专家的意见。
在健康行为方面,患者得分比较高,大多数人能够注重锻炼、改变饮食,戒除不良习俗等。但往往表现出饮食的合理性差一些,这表现为:
第一,滥补。很多人听信社会说法,认为补是好事情,追求古今中外各种补品,不一而足。其实,今天城市癌症的一大原因往往是因为营养过剩,是富营养化的恶果,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慎用补品,才是正确的。
第二,盲目忌口。连蔬菜和水果里面都要挑出很多问题,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如此,不仅生活趣味大减,而且会营养不良,影响康复。
健康行为还包含心理方面。肿瘤患者在这方面得分比较低,故要注意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抱怨,学会满足及感恩,并积极回归社会。这方面要从自己做起,也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健康感受方面,患者得分一般比较低,往往疲劳感明显,有胃不舒服、饱胀感、容易感冒等问题。这些偏差需要请良医,特别是中医帮助调理。
肿瘤患者的健康参数表现没有什么规律性可言,因为每个人的基本病理情况不一。但普遍需要破解一个误区,他们往往认为“患了癌,瘦是坏事,胖是好事”,因此,体重超标在康复期患者中比较多见。这观点是错误的。国际抗癌联盟的研究结论非常明确:肥胖和酗酒是癌症的元凶。
肿瘤患者的最大问题,一是缺乏正确的健康意识,二是容易走向极端,过度自我关注。建议帮助改进。因此,社区医生要做好这类人群的保健工作,须从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健康文化方面着手,加强心理疏导,帮助走出误区。
读者来信
期待康复指南配光盘
我是一名健康报的老读者,每天阅读健康报已成为多年的习惯,深感获益良多。
作为一名社区医生,每天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社区居民患者,这要求社区医生要成为知识面广的全科医生。但另一方面,基层医生人手少,工作任务重,真正获得学习培训的机会也很少。我觉得,健康报的《社区大讲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其刊登的权威专家对社区适宜技术知识的讲座,既有指导意义、实用性很强,对我们开展工作也有一定启发。例如4月8日推出的“社区康复”内容,就很切合社区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均寿命延长,社区人群老年人口逐渐增加,一些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如卒中、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疾病等,都需要康复治疗。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社区康复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区医生的重要责任之一。而目前的状况大多是:病人在发病初期或急性发作期住院,出院后基本不能获得进一步规范化康复治疗,且这类患病人群日益增加。健康报《社区大讲堂》通过专家们的介绍,让我们初步了解到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康复患者的管理,康复治疗的范围、方法和前景,如何在社区构建和推进康复治疗,如何建立康复网,提供给患者系统、有序和连续的康复服务,给我们指出了开展社区康复的方向。
我们期待权威专家的指导,也希望实用性强的关于康复医疗的指南出版。康复治疗涉及很多操作方法,如能配合视频光碟类资料将更受欢迎。
另外,针对社区中常碰到的问题,如骨质疏松、晚期癌症患者的社区管理、肥胖症、抑郁焦虑症的治疗等,希望也能在《社区大讲堂》中作为主题请专家讲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镇桂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黎宝玲
(为满足读者需求,我们将陆续推出晚期癌症患者、肥胖人群如何在社区管理等讲座。)
本版已列入卫生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卫生科技进社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