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北京西站。伴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火车缓缓起动。圆了心愿的玉树藏民巴桑阿毛一家,心满意足地踏上了返乡的征程。巴桑阿毛隔着车窗玻璃,向前来送行的总参总医院医护人员挥手、作揖、点头,还不时抹着眼泪。至此,她们一家三口完成了一周的“探亲之旅”。
巴桑阿毛带着两个儿子来京,是专程来感谢救她儿子“小希望”生命的医护人员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已怀胎8个多月的巴桑阿毛失去了丈夫,没有了房屋,婆婆也在地震中失踪了。由于过度惊吓,她早产生下一名男婴。因出生时没做相关的消毒处理,男婴的眼睛、肚脐等全身多处感染,已经奄奄一息。如不及时救治,将可能因败血症而死亡。
正在这时,巡诊至此的总参总医院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发现了他们。队员们迅速用生理盐水为婴儿感染部位消毒、用药,为他检查心跳和呼吸,并为巴桑阿毛进行了产后检查。之后的几天,队员们每天定时到她家的帐篷,为母子俩检查、诊疗,还送来衣被、食品和队员们自发捐助的1.2万元钱。为帮助这个不幸之家重拾生活的勇气,总参总医院院长刘希华承诺:持续资助男婴到16岁。当听说男婴尚未起名字时,刘希华还为他起名——“小希望”。
7月1日下午,总参总医院办公楼前围满了人。巴桑阿毛一家一下车就被团团围住。曾参与救治的妇产科护士王晓茹接过“小希望”不停地打量起来。小家伙浓眉大眼,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着。同来的还有“小希望”12岁的哥哥成林求培。他双手捧着数十条金黄色的哈达,这是献给最尊贵的人的。巴桑阿毛双手合十、眼含热泪,向自己的恩人深深鞠躬、敬献哈达。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没有你们这些‘金珠玛米’,就没有我们这个家!”
在随后的座谈中,巴桑阿毛介绍说,由于医院和当地政府的帮助,她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去年还搬进了新房。医院政委马凡当场表示,医院将遵守承诺帮助巴桑阿毛一家直至“小希望”满16岁。座谈之后,医院还专门为他们一家三口安排了全面细致的健康体检。曾在玉树亲手救治“小希望”的儿科副主任蒲秀红,耐心地为“小希望”量身高、称体重、听诊;妇产科安排知名专家吕秋兰和曾参加玉树抗震的张巧玉为巴桑阿毛进行了妇科检查,消化科还专门针对她的胃病进行了诊治;美容整形烧伤修复中心的专家们,为患有手疾的成林求培及时实施了手术。
就在巴桑阿毛接受体检时,医院办公楼前挤满了前来捐款的人群。不到半小时,大家就捐款1.5万余元。曾参加汶川和玉树抗震的护士杨晓红刚交完班就匆匆赶来,放下500元钱又迅速离开现场;肝胆二科主任李虎城一出手术室就得知消息,来不及换下手术服便急忙送来他的“心意”;正在外地参加学术会议的皮肤科医生梁晓博,也特意托人捎来自己的“爱心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