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寻医问药热线接到患者家属的来电,说一位老人在家整理物品时,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胸椎压缩性骨折。其实,类似的问题我们不止一次接到患者求助。主要是询问老年人发生骨折后应该如何处理?是否一定需要手术治疗?今天,我们就请专家给您说说老年人骨折的特点和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病例回放
一位72岁的老先生,早上下床时右髋部扭伤,感觉到有些疼痛但还可以走路。在儿子的催促下,老人到医院就诊,拍片后没有发现明显骨折。考虑到这是一位老年病人,接诊医生告诉患者,有些没移位的轻微骨折早期拍片发现不了,一周左右骨折端骨吸收后拍片才能显示。所以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不要站立行走,一周后再拍片复查。但老人认为没发现骨折就没事,自己走着就回家了。第二天老人开始疼痛加重,不能站立,于是再次到医院检查。拍片发现,老人的右股骨颈骨折并有明显移位。医生告诉他只能做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了。
老人骨折多是脆性骨折
这位老人的骨折在医学上叫做脆性骨折,这是一种日常在无外伤或较微外伤情况下引起的骨折。脆性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它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老人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使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脆性骨折主要发生在胸椎、腰椎、髋部及前臂。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5%~17%的人有椎体压缩性骨折,不仅影响身高,而且还会腰疼,有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以为人老了就会“缩”了,其实是椎体脆性骨折造成的。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不是很大,外伤多是扭伤或跌伤,不要觉得受伤轻,也不是很痛,就认为只是伤了筋没大事。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受到外伤时首先要想到可能会发生脆性骨折。如果骨折了还继续活动或站立行走,很可能引起骨折移位,加重软组织损伤或造成继发血管神经损伤。所以说老人受外伤后,不论受伤轻重、是否有严重疼痛,最佳的应急处理办法就是呆在原地保持受伤部位稳定不活动,同时呼救等待救援,经医生检查排除脆性骨折后才能站立或行走。如果上面提到的那位老人当时听了医生的话,骨折是不会进一步移位的,这样就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或简单内固定治疗。
椎体压缩骨折 手术还是不手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多发生于胸腰段椎体,轻度的直接、间接暴力或肌肉强烈收缩即可造成骨折,常导致脊柱变形,造成长期慢性腰背痛。
椎体压缩骨折是否需要手术治疗?这要看患者的情况。
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单纯压缩性骨折,压缩小于椎体高度40%、后凸角度小于20%、不伴脊髓神经损伤的稳定性骨折及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不稳定性骨折。治疗的主要原则:卧床休息6~12周,佩戴支具3个月,服用止痛药物,使用抗骨质疏松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日光照射及适当腰背肌功能锻炼等。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打开了微创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大门。这两种方法能迅速止痛并恢复椎体的高度和强度,术后可以早期下地行走。术后配合药物治疗、早期活动及防止摔倒等综合措施,能有效降低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恢复椎体形态,纠正后凸畸形。可以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病人主要是新发生的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腰背疼痛明显者。胸腰椎磁共振检查可以鉴别骨折是新发的还是陈旧性的。这种手术尽管是微创手术,但也要求患者在身体一般状况良好、无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系统合并症的情况下方可进行。
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存在适应症、禁忌症及相应的并发症。而且很多患者年龄较大,存在着身体状态不佳、再发骨折几率高、并发症合并症多等治疗上的难点,所以一定要重视骨折的预防和骨质疏松的防治。
链 接
骨质疏松自我测试
以下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专门针对骨质疏松症全球统一的快速自我评价题目,它是检测自身骨骼健康的有效工具。
1. 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 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 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 您经常过度饮酒吗?
6. 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 您经常腹泻吗?
8. 女性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性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怀孕外)?
10.男士是否患有勃起功能障碍或缺乏性欲的症状?
如果有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表明有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需要进行专业的骨密度检查并由专业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