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疼 术者义不容辞
对于术后疼痛,大部分医生和患者还存在“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重度疼痛才需要处理”等观念。事实上,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伤害性疼痛,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术后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因此,围手术期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急性疼痛 可服药避免
颈椎病患者较多采用经前路手术,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直接和充分减压等特点。前路手术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有两种:一种是术后的急性疼痛,是由于软组织损伤、过度牵拉造成。但鉴于前路手术从气管、食道与颈动脉鞘之间的间隙进入,暴露椎体前方,不同于后路手术需要过多分离肌肉,因此,手术本身带来的疼痛较轻。
目前认为急性术后疼痛引发中枢神经系统重塑的主要机制是外周和中枢敏化的产生,而炎性反应在痛觉敏化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学者提出预防性镇痛。我们对于手术患者术前服用药物给予预防性镇痛,术后继续服药镇痛2~3天,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达到几乎无痛。术中应注意观察的是,术前存在的神经根型疼痛与手术减压是否确实有关。减压充分,术后患者疼痛就会立刻缓解;减压不充分,术后镇痛药物效果就会不佳。
轴性症状 多与颈托相关
颈椎病前路手术出现的第二种疼痛,也存在于颈椎部位的其他手术,如颈椎后路手术、颈椎椎管内肿瘤等,往往出现在术后1~3周,有的甚至持续数月,合并双肩疼痛与不适,有学者称之为“轴性症状”。这种疼痛往往是患者术后紧张,潜意识认为颈椎术后不稳定,试图通过肌肉力量保护,导致颈部肌肉群与双肩乃至双上肢肌肉群疲劳、紊乱,因而产生一系列不适与疼痛。另外一种原因是术后颈托佩戴时间过长,导致颈部活动过少,颈部肌肉同样会产生疲劳。
对于这种疼痛,术后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极为重要。医护人员应运用心理护理学,不断告知患者术后颈椎是稳定的,教会患者全身放松,尤其是颈部肌肉放松,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其焦虑程度,缓解不良情绪造成的增敏性疼痛。对于单纯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建议颈托佩戴1周时间,但在3个月内出行、坐车时建议佩戴颈托。
此外,由于颈椎病患往往是高龄患者,通过改善术后疼痛,可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从而降低肺不张、肺感染的发生率。还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我们在多年的颈椎微创手术实践中,在无痛化管理上采用多种渠道镇痛,通过术前、术后疼痛评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表明,颈椎前路手术完全可以获得无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