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军医精诚创奇迹

2018-12-13 21:04:39浏览:57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王忠民徐钧“践行着让伤者不残、残者不废、大残变小残、小残变无残,体现了功能与美学效果的有机结合,再现患者重新点燃自理生活
王忠民 徐钧 

    “践行着让伤者不残、残者不废、大残变小残、小残变无残,体现了功能与美学效果的有机结合,再现患者重新点燃自理生活勇气的画面。”这是沈阳军区205医院显微外科团队领头羊韩凤山专著《成形与再造》序言里,时任总后卫生部长李建华题写的一段话。

    多年来,这个团队持续创造着医学奇迹,让一个又一个毁损肢体术后功能重建和康复,积累了战场救治经验,为战时军事卫勤保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用技术。前不久,总后勤部授予该科“为部队服务先进科室”。

    军队沃土育根基

    “我当医生源于童年时父亲生病四处求医的经历……”见到韩凤山时,他刚下手术台,正接过护士长平娟递过来的一碗泡面。幼小的他过早地经历了人间磨难,为挽救重病父亲的生命,母亲四处求医问药,每天母亲坐在灶边为父亲熬药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他童年记忆里。

    1979年,大学毕业4年的韩凤山被调入205医院骨科。当时的205医院云集一大批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战火洗礼的专家学者,他们无私地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深深地感染着韩凤山。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目光必然更加高远。1998年,从老一辈专家学者身上汲取了丰厚养分的韩凤山向上级提出要把显微外科从骨科分离出来。刚刚组建的显微外科只有韩凤山和他的一名刚毕业的研究生以及4名护士,没有编制。然而,就是这个名副其实的“私生子”当年度却创造了200万元经济效益的奇迹!

    从一穷二白起步的韩凤山还在持续创造着奇迹——科室规模持续扩大,拥有精明强干的军医8名,护士21人,开展的多项业务技术填补地区空白;2009年,676例复杂性创伤缺损的显微成形与再造系列临床应用与研究,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拥有上述经历和奖项的韩凤山,高薪聘请他的人很多,可他每次回绝人家的理由都很干脆:“是部队培养了我,我的根已深深植入军营。”

    怀有同样情感的还有科室的技术骨干李高山。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205医院,他就被韩凤山收到麾下。在科室组建最初的3年里,李高山一直吃住在科室,1000多个日子过去,他连2公里外的百货商场都没空儿去。

    在他们的带动下,显微外科的医生个个都具有“铁人精神”——每个人全年手术量400多人次,最长的一次手术48个小时。几个技术骨干上午手术看病,下午参加医院野战医疗所训练,常常顾不上吃饭还要给患者换药、调整治疗方案。

    深钻细研创奇迹

    “瞄准战场卫勤保障科研攻关”,这是韩凤山向全科医护人员提出的科研主题。他深知,加快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提高核心军事保障能力,只能靠科技创新。

    严重创伤濒临截肢无法用传统方法保肢治疗,只能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与重建,而神经及肌肉组织严重缺失的毁损肢体保留与功能重建更是战创伤研究一度难以破解的复杂课题。然而,5年前一个普通截肢手术中的意外发现让他开启了重症残肢保肢治疗新的术式思路。

    一位从外地医院急诊转入科室的18岁男孩,因为被砸伤左腿,面临截肢。无影灯下,韩凤山熟练做着截肢前的处理。医护人员看了一眼已全麻入睡的年轻患者,痛心而又无奈地摇摇头。然而,一贯倡导“多保留一分伤肢长度就等于多保留一分功能”思想的韩凤山却兴奋地发现患者踝关节下方有一根伸向脚的血管断头还在流血,这说明患者的脚还没有坏死!

    韩凤山果断判定这血是小腿皮肤筋膜以及小腿骨内侧枝血管网所提供的,正是这微量的供血延时了脚缺血坏死的时限。他萌生出制造一个具有组织生物活性的小腿“假肢”的设想——用小腿皮肤包裹小腿骨,其生理骨架结构等同小腿假肢的钢性支架,能支持体重并能稳定站立;用大腿及髋部肌力活动替代小腿因肌动力缺损丧失的灵活性和动力性;保留下来的伤肢感觉神经一旦通上动脉血,肢体就能成活。这将对研究战伤所致重残肢体的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很快成功,随着动脉通血,令人惊喜的一幕出现了:随着健肢动脉流入患脚,整个伤脚立即由苍白变成红色!

    一个月后他们又将健肢那条营养动脉全长解剖下来,通过患侧小腿皮下隧道转移到患肢腘窝,与患肢腘动脉吻合,致此患肢永久性独立血供系统建立了。目前,患者的患肢神经感觉恢复正常,无明显跛行,负重劳动能力恢复正常。

    无私大爱写忠诚

    “没有一颗真诚关爱和解除患者伤痛的仁心医术就愧对医生神圣的职业!自己既是军人又是医生,更不能愧对这双重的神圣称呼!”韩凤山这样警醒自己也时刻提醒他身边的医护人员。这是一句让人听起来朴实又似乎耳熟能详的话,但由这位资深专家讲出来,仍感到有种很强的穿透力和心灵震撼!

    他经常跟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来就医的军地患者大多来自一线连队、一线岗位。他们是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不幸受到意外伤害损伤了身体,但绝不允许我们因自己的医术不高明、语言不得体、行为不礼貌、服务不到位等再次伤害患者的身心。”

    黑龙江来锦务工人员刘海山,靠收破烂谋生,因全身压砸伤后多个肢体疼痛出血、畸形、麻木伴心慌等症状急诊入该科,医护人员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术后,患者恢复了肢体功能。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手术都是在患者入院后,分文未交的情况下进行的。后来,因患者病症特殊,确属特困,难以支付相关费用,科室报请医院研究决定,减免了近3万元医疗费用。

    枯木逢春尽发芽,花香叶茂蝶来频。一例例重症损毁肢体在205医院显微外科得到了理想修复,使患者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焕发生命新绿。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新生儿脑病用核磁鉴别

上一篇: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积极参加“农家书屋”建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