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西京医院放疗科采用放化疗新技术应对癌性食管瘘

2018-12-13 21:05:13浏览:87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性手段。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病变浸润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性手段。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病变浸润深度较深,累及局部正常组织如大血管、心脏及气管等,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食管局部瘘的风险也大大提高。既往发生食管瘘的患者的治疗模式主要是采用食管局部支架置入,但是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这类患者支架置入后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不足50%,超过6个月的仅仅10%左右,大多数患者最终死于大出血或肿瘤复发。
    西京医院放疗科食管癌治疗组通过随访复习本科治疗病例及学习国内外文献,积极进行临床新技术的推广,对于在放化疗过程中发生食管瘘的2名患者首先进行经皮胃造瘘术,然后采用小剂量放射加化疗的模式,治疗结束1月复查食管钡餐结果发现原发食管瘘均完全愈合,患者再次恢复经口进食,且食管局部病变也都达到完全缓解。现2位患者随访均进食通畅,体重较前增长,局部无肿瘤复发征象。
    在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中,出现穿孔现象,被认为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往往被迫中止治疗,预后很差。常导致食管一气管瘘,食管一支气管瘘,食管一纵隔瘘,食管一胸膜腔瘘。同时也是一种难治性并发症,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误治,患者预后极差。
    放疗中穿孔的基本理论认为是肿瘤消退速度与正常组织修复不均衡所致。肿瘤消退过快与肿瘤敏感度及照射剂量相关。正常组织修复能力差主要由于放疗后局部纤维化和/或局部血供差,以及合并局部感染所致。患者放疗一段时间后出现食管穿孔,给予“空肠造瘘”,不仅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可以减少因进食引起的食管局部感染机会,从而提高正常组织修复能力。而术后给予小剂量的放疗能减缓肿瘤消退速度,可以在控制肿瘤的前提下促进瘘口修复。从而不延误治疗时间。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瘘口能够完全修复,食管病灶控制良好,完全可以正常进食。
    因此,放疗过程中出现食管穿孔并非放疗绝对禁忌,如出现食管穿孔,可根据患者一般状况,给予“空肠造瘘”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可降低放疗剂量继续放疗。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瘘口修复,还能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此种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为了病人,就得有点牺牲精神

上一篇:

锻造现代卫勤保障急需人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