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1.chinamil.com.cn/yy/attachement/jpg/site1/20120806/4437e6581aee118a280047.jpg)
![](http://i1.chinamil.com.cn/yy/attachement/jpg/site1/20120806/4437e6581aee118a280f4c.jpg)
中国军网北京8月6日电 题:应大力加强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的力度——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付小兵院士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和王正国院士牵头、我国医学界19位两院院士和专家联名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将创伤和意外伤害防控宣传纳入全国法定宣传日,并对部分特殊行业人员进行强制性初级创伤急救知识培训。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专业委员会相关专家的积极响应。近日,记者就这一建议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以及建议的相关内容采访了付小兵院士。
加强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既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应对疾病谱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记者:您和19位两院院士、专家联名上书国家相关部门,建议将创伤和意外伤害防控宣传纳入全国法定宣传日,并对部分特殊行业人员进行强制性初级创伤急救知识培训,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
付小兵:其实这一动议已经酝酿了好长时间,在我当选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时,我做了一个就职演说,提出在任期内要做的六项工作,其中第三项工作就是如何普及创伤医学知识,把创伤和意外伤害的早期防控、自救互救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使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创伤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样预防创伤和意外伤害的发生,出现了怎么样去应对。
现在,创伤和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了2020年,创伤的发生率可能就占到第三位了,更可怕的是创伤这类伤害大部分都发生在45岁以下的青壮年身上,占70%以上。虽然创伤的发生不像心脏病、呼吸、肿瘤疾病那么多,但由于它多发生于青壮年,因此它对社会生产力所造成的危害远远高于其它疾病。因此,加强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既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应对疾病谱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记者:的确是这样,创伤和意外伤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所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惨痛的。您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付小兵:创伤和意外伤害主要是指由于道路交通事故伤、烧伤、各种工矿事故以及中毒等所造成的人员损伤和死亡。以道路交通事故伤为例,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球每年仅因道路交通伤就夺去近 130 万人的生命(中国2010年为67759人),并导致5000万人(中国2010年275125人)受伤,是5岁至44岁人口的三大死因之一(是15-29岁年龄组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据估计,到 2020年道路交通车祸预计将在全球每年造成约 240万人死亡。目前道路交通伤造成的经济损伤估计占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至3%之间,总计达5000多亿美元。为此,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58/289号决议和A/RES/64/255号决议,要求全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行动,以稳定并随后降低预计可能高发的全球道路交通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也证实,20%的道路交通伤因没有及时现场救治而死亡,约2/3道路交通伤死亡发生于伤后25分钟内。我国的研究也提示,60%道路交通伤患者的死亡发生在到达医院前。为此,道路交通伤的救治特别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性,“白金十分钟”、“黄金1小时”,“急救要从现场开始”等观念已被广为接受。特别是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以及甘肃庆阳正宁县榆林子镇“11?16”特大校车事故导致21人死亡的惨痛教训,已引起人们对交通事故伤的高度关注并由此引发了相关校车改革的动议。
有关烧伤的发生率目前尚无精确的统计,但据权威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发生烧伤约500至1000万人,虽然我国烧伤救治的成功率已处于世界前列,但严重烧伤后造成的残疾仍然是导致患者难以回归社会、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以及社会救治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
在自然灾害和重大工矿事故造成的创伤方面,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人们留下的伤痛仍然记忆犹新。据统计,汶川地震共造成69134人遇难, 374061人受伤,失踪17681人, 累计受灾人数46162165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根据震后进行的部分调查研究发现,部分伤员死亡和后期的残疾,主要是由于早期救治不当或错误所致。
积极应对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工作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
记者:创伤和意外伤害给社会经济及人类健康所造成的危害真的是触目惊心,世界各国在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付小兵:痛定思痛,积极做好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工作已经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人们在应对这种突发公共灾害方面也在积极行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
首先,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救治特别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性,而且在意外伤害发生早期,专业人员多不在第一现场,人们早期的自救互救非常重要,因此特别强调面向公众的初级创伤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公众可通过参加一些培训班现场教学或通过报纸、杂志、专门手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自学了解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急救知识。例如法国的创伤急救知识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德国则高达60%。在美国,公众急救意识极强,基本急救技术普及率达89.95%,接受过初级创伤急救培训的人数就超过7000万人,相当于全美总人口的1/3。部分国家还将创伤急救技能的培训纳入到国民基本教育中。如德国政府规定,10岁以下儿童要参加8小时的创伤急救课程学习,10-16岁青少年要接受1.5天的课程学习。
其次,通过严格的法律来规范特殊从业人员的创伤急救的培训。如德国要求消防员每年必须参加30学时的创伤急救培训,意大利的外勤警察必须经过初级创伤急救技能培训,美国的安全执行部门, 如消防队、警察、保安等需要进行至少21小时的初级创伤急救培训。美国部分州要求校车司机及客车司机接受基本创伤生命支持培训。
第三,通过法律保护在救治现场紧急情况下为伤者实施急救且不图任何回报的个人或群体。如在美国,绝大多数州政府都通过了《好撒马利亚人法(也称善行法)》, 该法旨在保护那些在紧急情况下为伤者实施急救且不图任何回报的个人或群体,主要是指位于创伤急救第一层次的非专业急救人员(第一反应者)。好撒马利亚人法鼓励人们在紧急状态下彼此相互救护,并要求这些善良的人们在提供救护时要遵循常识,依照尽自己的能力、培训的水平,运用合理的技术,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减少伤残发生。
我国在积极应对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我国创伤和意外伤害发生的现状要求还远远不适应
记者:我国是一个大国,创伤和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比其它国家都要高,我国在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付小兵:你说的很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创伤和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及绝对数量都比其它国家要多。政府对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治非常重视。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设立了3个创伤领域的973项目,重点围绕严重创伤早期损害发生机制、并发症防治以及组织修复基础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先后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和技术,并在重庆、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10个集救治和研究为一体的创伤救治与新技术转化应用基地。这些创新理论、技术和方法在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故和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早期医学救援与后期治疗中,对降低严重创伤、烧伤早期死亡率和提高救治成功率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创新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我国严重创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死亡率由过去的95.31%下降至47.06%。
在积极应对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方面,我国同样也在积极行动,并在宣传教育、强制性管理措施(如控制酒驾)以及发展新的救援系统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建立相关的初级、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统一相关急救电话号码、由红十字会开展部分宣教与训练等。
但应该看到,这些工作与我国各种创伤和意外伤害发生的严重现实还远远不适应,尤其是在创伤与意外伤害的早期预防、救治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公众对创伤和意外伤害的严重危害性认识尚显不足,对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手段了解较少,有关的宣传教育尚未普及,对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还没有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来统一加以考虑。比如,由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状况,全国很多地方对道路交通伤的急救反应时间较长,专业的急救人员很难快速及时到达现场。而在现场的其他未受伤人员或最早到现场的警察、消防员、路政人员、路过的司机等却因缺乏基本的创伤急救知识和能力,只能单纯的等待专业救护人员的到来,延误创伤急救的最佳黄金时间,最终影响了创伤急救的后期效果,使伤者生的希望在等待中泯灭。另外,由于近年来参与意外伤害现场施救的部分人员被认定为肇事者,同时,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对参与道路交通伤急救时遭遇的相关法律问题的担心(如“南京彭宇事件”的不良影响),让许多人裹足不前,这也是直接导致前一阶段“佛山小悦悦” 惨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记者:你认为我国在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方面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你们所提建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付小兵:鉴于目前我国创伤和意外伤害防控的现状,由我们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牵头,著名创伤外科专家王正国院士、盛志勇院士等19位医学界两院院士联合发起,建议将创伤和意外伤害防控宣传纳入全国法定宣传日,并对部分特殊行业人员进行强制性初级创伤急救知识培训。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专业委员会相关专家的积极响应。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建议将“创伤和意外伤害防控宣传日”纳入全国法定宣传日,规定在全国每一年固定某一个时间(如建议可以考虑每年的7月23日,因为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国务院定性的既有技术原因,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可以预防的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全世界影响巨大,在全国人民心中记忆犹新),组织全国从事创烧伤、危重病、急救以及医学管理的医务工作者、交通警察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就创伤和意外伤害防控的重要性、早期防控和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等向广大公众进行宣传和讲解,其目的一方面是在广大公众中树立创伤和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意识,引导广大公众对创伤和意外伤害危害性的高度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进行防控工作。与此同时,也是向他们传授初级急救(不借助工具为伤员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救护)的基本知识,如判断伤者的基本状况、呼救、将伤者置于正确的体位,或帮助伤者脱离致伤环境等等,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我国应对创伤和意外伤害的防控能力。
2:对部分特殊行业,特别是军人、人民警察、消防员、保安员、路政人员、导游、司机等,在上岗或取得职业合格证前进行“强制性初级创伤急救知识培训”,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使他们在事故的现场能借助简单的工具为伤者提供基本的救护,如徒手心肺复苏,通气、包扎、止血、简单的固定,正确的搬运等等,为专业急救人员的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在挽救生命的同时减少后期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
3:考虑立法,通过法律保护在各种事故和灾害现场,在紧急情况下为伤者实施紧急救援(包括医学救援和其他意在保护伤员生命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等)且不图任何回报的个人或群体。
对于建议中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技术,比如培训、专业教材编写以及相关咨询等等,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和其它的兄弟学会以及该领域的所有专家都表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将提供全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