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医50多年,认为抗生素滥用固然有中国传统观念影响等诸多因素,但也与医生僵化、教条的习惯思维有关。我当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读书时,曾聆听一位医学前辈说,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也能治好重病,很受启发。
医生在临床中有一个模式化的思维误区,认为发热≈炎症≈感染≈细菌性,导致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其实从这几个概念的范畴和发生几率来说,应为发热>炎症>感染>细菌性。
病理生理学将发热分为传染性与非传染性,机制上则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不少发热不是炎症,更不是感染引起的,如脱水、失血、物理化学因素致发热,精神方面如惊恐等也会引起发热,至少在一定的病理过程中没有炎症或没有感染。感染引起的炎症所致的发热,其病原体有病毒、支原体、螺旋体、寄生虫、细菌等,细菌仅为其中的一种。从临床经验看,病毒占大多数。我在很多时候不用抗生素,也能较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病毒性疾病可有内脏感染,有病毒血症及中毒症状,造成机体代谢、解毒、免疫、排泄方面等处于病理状态。这种情况下继续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只能延误病情,增加并发症及后遗症。祖国医学中有适应不同情况的不同方剂,细密周到随症变化,治疗卓越神奇,各有排泄、解毒、和中、调节代谢及免疫功能等作用。可惜现代化的今天反而知之甚少,甚至茫然无知。例如,西医中的发热,中医认为不一定是热证,有可能是寒证,用温热药药到病除。这说明中西医各有所长,中医对疾病的本质理解得比较透彻。
(作者系浙江省嵊州人民医院退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