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COA国际学术大会近日在京召开,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岩教授介绍说,此次大会不仅展示了骨科领域的大量最新进展,还引入了多种国际骨科界权威的继续教育课程,如AAOS继续教育课程、AO创伤课程等。
人工椎间盘置换还患者灵动颈椎
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 田 伟
20世纪50年代的植骨融合概念及随后的内固定技术,使得医生们找到了一个解决处理损坏间盘的有效方法。随着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椎固定融合成为脊柱外科医生的必备技术。当融合成了脊柱手术的一种金科玉律时,我们渐渐忘却了脊柱原来是活动的,运动是颈椎的基本功能。
但事实上,颈椎的运动功能是一个重要的原点,不考虑这一点,一切就无从谈起。一旦我们找到重建间盘功能的方法,固定融合必定要被重新考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开始在国内外应用,经椎间盘置换手术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保留病变节段的运动功能,降低相邻节段的应力传导,以期减少相邻节段的颈椎退变,促进颈椎功能的早期恢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最大优势是在获得狭窄间隙有效减压的同时重建节段的运动功能,使整个颈椎运动力学特征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术前生理状态,减少传统融合术后因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失而造成的颈椎活动度降低、相邻节段退变加速。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在充分、安全的减压后,彻底去除对神经组织产生压迫的致压物,人工椎间盘的植入才有意义,否则将是本末倒置。
在颈椎间盘置换术开展早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椎旁异位骨化可造成活动度丧失。异位骨化的长期随访报告已见诸多个文献,术前术后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预防,术中也有多种正在尝试的方法,但远期疗效,尤其是保留运动功能的椎间关节假体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保存还要经受时间的严峻考验。
现已证实,颈椎每个节段的运动特征均不一样,未来的发展方向应为在不同节段应用相应设计的旋转中心假体,从而进行个体化治疗。未来的研究方向还包括确定人工椎间盘活动度的阈值,以更好地防止邻近节段退变。
加速康复外科 提升骨科手术效果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教授 赵建宁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加速康复外科这个新的外科理念也孕育而生。
加速康复的技术在发展早期,仅用于腹部外科。而在骨科领域,关节外科医生最早引进了这种技术,并成功应用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手术带来的创伤也随之减少,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这推动了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不过,加速康复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在患者术后疼痛的处理过程中,持续的局部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但其对麻醉医生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存在局部肌肉瘫痪的风险。另外,术后的功能康复有标准化的方案,但之前的方案是针对传统关节手术病人的,对于加速康复的患者尚无标准化方案。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许多学科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其在骨科,尤其是关节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多:加速康复不仅应用于初次关节置换的患者中,同样也被应用与关节翻修的患者中。我们认为,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加速康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节镜手术 应用范围逐步扩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 敖英芳
近年来,我国关节镜外科事业迅速发展,涵盖膝、肩、肘、髋、腕、踝等各个关节,很多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膝关节关节镜外科是目前开展最广泛、最深入的关节镜外科领域。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软骨修复是当前诊治和研究的重点。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量逐年递增,解剖重建技术和解剖位点的选择是近几年学术研究的热点。各种半月板缝合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应用,而随着半月板内固定装置的不断完善,半月板缝合的手术适应证也逐渐增宽,临床疗效上也出现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在关节软骨修复方面起步时间不长,与国际软骨修复还有一定差距,但自行研发软骨再生支架已开始应用到临床。
肩关节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关节镜外科领域,目前肩关节镜技术不但应用于肩关节内疾患,还广泛地应用于肩关节外疾患。可喜的是,对于巨大肩袖撕裂的修复技术、双排缝合技术等热点技术的理性思考开始出现。
髋关节镜技术在国外开展较早,其手术数量仅次于膝关节和肩关节。尽管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专科,但操作的数量和质量已有了显著提升。踝关节镜对于解决关节软骨损伤、踝关节游离体、滑膜炎方面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距下关节镜的应用也解决了既往很多无法通过常规方法解决的距下关节疾患。(郑颖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