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成果令人欣喜:从2007年起,国际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中国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目前已与美国持平。
有一项调查令人担忧: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8%,在新药、新器材研发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拉大。
有效推进医学技术及其成果的转化成为近年来有识之士关注的话题。今夏,中国科学院与第二军医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挂牌仪式隆重举行,为第二军医大学在转化医学研究领域掀开了新篇章。
一次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合作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合作经历,从初步沟通到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满打满算不过9天!
去年6月15日,吴孟超应邀赴中国科学院作事迹报告。会议间隙,双方做了一次短暂的交流与探讨,主要话题就是转化医学。
当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便收到中国科学院关于同第二军医大学开展转化医学合作的信函。次日早上,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二医大进行了沟通。
6月24日,中科院领导来到第二军医大学,双方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这是一次强强合作:中科院拥有雄厚的基础科研实力,而二医大拥有出色的临床研究和资源优势,3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两强优势互补。最重要的是,双方对转化医学的理念和实施方法不谋而合。
尽管转化医学是个新概念,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吴孟超就一直在做这项工作,他的实践是二医大在转化医学道路上较早的探索,催生了系列转化医学成果的诞生,也催生了此次中国科学院与二医大的全面合作。
“加强转化医学研究刻不容缓。以临床研究支撑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反哺临床研究,是顺应医学科技发展趋势的主动作为。”第二军医大学政委陈锦华这样告诉记者。
强强联手打造“铁拳头”
有人形象地把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合作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同鱼遇到了水。
转化医学研究强调临床医生与基础研究者进行积极互动,要求在科技理念与科技管理手段上进行创新。二医大人积极进行顶层设计,接连走出几步好棋:
建设了多个转化医学中心,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龙头,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基础部与附属医院的合作,促成学校与其他单位及企业的合作,强化和推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组建了转化医学创新团队,以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为依托,推进医教研一体化运行体制和模式,全方位推进转化医学研究,构建了以王红阳院士领衔的“炎症与肿瘤”研究团队、廖万清院士领衔的“抗真菌药”研究团队等多个团队。
二医大和中科院成立的转化医学研究院就是一个科研实体,下设3个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1个关键技术平台,各中心结合医疗与学科特色分别侧重1-2个研究重点予以建设,关键技术平台负责转化医学实验设计、管理、分析与监测。
转化医学研究前景看好
这是二医大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医师程树群教授在临床中发现,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少患者首诊时已发生门静脉转移而形成门静脉癌栓,导致手术切除率低,术后转移复发率很高。研究其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是当务之急。
作为分子肿瘤学专家的刘善荣教授,是“同济—长海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之一。他与程树群教授联手攻关,并联合其他领域专家,提出了门静脉癌栓发生的新理论,对临床肝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促进了技术和成果转化。为提高泌尿系统结石的碎石成功率,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研制了螺旋形双“J”管,并首创了尿道镜下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尿道会师”术,得到国际泌尿外科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
截至目前,该校研制了治疗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度牛皮癣和强直性脊柱炎特效药等国家一、二类新药40多个,率先开展了以血管介入治疗为代表的30多项新技术,研发了以全球第二例人工心脏瓣膜为代表的30余种医疗器械。二医大用实践证明,转化医学研究方兴未艾,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