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既往有吸烟史,现在又上了点年纪,活动后有气不够用的感觉,您会怎么想?人年纪大了,活动后有点气急是很正常的事,不需要特别在意。从今后,我加强锻炼,没准儿锻炼一段时间就好了。这是不少人的想法。但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教授蔡柏蔷要告诉您:还是去医院做个肺功能检查吧,说不定就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可能。您会觉得此言诧异,甚至危言耸听吗?下面蔡柏蔷教授告诉您的事实,确实会让您吃惊不小。
全球有6亿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唯一死亡率仍在增加的主要致死性疾病,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风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都已出现持续而明显的下降。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在中国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男性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2.4%, 女性慢阻肺的患病率为5.1%, 总患病率为8.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病人、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平均每位慢阻肺病人每年因慢阻肺的直接医疗费用约为11,700元。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具有高致病、高致残、高致死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公众的健康。该疾病不仅累及肺脏,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显著增加其他疾病患病风险,慢阻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抑郁和肺癌。尤其是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文献报道:与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相比,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将升高近8倍;慢阻肺患者因心血管疾病导致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均明显过于正常人群。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蔡柏蔷教授告诉我们,近年来,慢阻肺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吸烟、大气污染、病毒感染、遗传等是其中主要的原因,其中尤以大气污染(PM 10 和PM 2.5)加剧和吸烟人数增加为主。采用生物燃料烹调和取暖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也是发生慢阻肺的一个危险因素。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有粉尘环境或农村烧柴火的人群需要高度警惕慢阻肺的发生。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症状、慢性咳嗽和(或)有接触危险因素者,应怀疑是慢阻肺,均应接受肺功能测定。
慢阻肺的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这为早期诊断增加了难度。蔡柏蔷教授认为,一旦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或有接触危险因素者,尤其是吸烟者,均应及早接受肺功能测定。其他的检查还包括:胸部X片、血常规和血气分析等。
其中,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肺功能检查过程并不复杂,肺功能检查是通过专门的医疗设备,来检测人体呼吸时,呼吸道产生的气流速度和气流量,从而了解呼吸功能是否正常的检查技术。
肺功能检查不会有任何痛苦,病人只需夹住鼻子、用嘴来呼吸,按照医生的口令,作呼气和吸气的动作,怎么正常呼吸,怎么深呼吸,怎么吐气。
做肺功能测定前,受试者应按按照医嘱准备,前24小时避免劳累,通常受试前24小时停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前8小时停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等。
有人问,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和平常我们说的肺炎的炎症是一回事儿吗?这两种炎症的区别是什么?
蔡柏蔷教授说,慢阻肺的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与我们常说的肺炎的炎症是不同的。肺炎是由于病毒、细菌等生物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而慢阻肺的炎症是由于气道和肺对于烟、粉尘等有害颗粒和气体产生的肺部慢性炎症反应。因此慢阻肺的炎症并不能依靠抗生素治疗,而需要非特异性抗炎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与支气管扩张剂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的治疗方法。
慢阻肺的治疗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当医生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您该怎么办?蔡柏蔷教授说,正确的做法是:立即配合医生治疗。
慢阻肺的治疗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包括:控制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长期目标包括:减少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治疗原则为: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表型及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戒烟,药物治疗,疫苗,康复,氧疗等。
大部分用来治疗慢阻肺的药物都是通过吸入给药,吸入的药物可以直接到达气道和肺组织,发挥治疗作用,药物用量较小,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更少见。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扩张支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炎症,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联合复方治疗比单用成份更有效,可以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患者对吸入激素治疗有顾虑,认为吸入药物长期使用会成瘾,吸入激素副作用很大。对此,蔡教授解释:实际上吸入激素剂量小,而且吸入药物绝大多数只经过呼吸系统,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对身体不会产生大的副作用。对慢阻肺病人来说,长期使用不要有顾虑。
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蔡柏蔷教授诊治过许多的慢阻肺病人,有许多病人甚至医生认为,病情严重时才需要药物治疗,太早用药以后就没药用了。蔡教授强调,既使病情稳定、现在没有急性加重,但也不能停止治疗。规范慢阻肺稳定期治疗,是目前世界上各国慢阻肺诊治指南一再强调的原则。他说,如果反复急性加重,反复住院,病人的生活质量必然下降,病人发展成重症慢阻肺,并且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死亡风险发生率相应增高,家庭及社会为此担负的医疗费用也会成倍上升。
所以,医生和病人要达成一个共识:不仅要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而且对于慢阻肺稳定期的病人要给予更正规、更有效、更系统的治疗。
这样看来,慢阻肺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长期的沟通与合作,不断调整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事项。
慢阻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均衡营养、平衡膳食、坚持肺康复锻炼、增强体质,合理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态,劳逸结合,延缓疾病进程。在出现咳嗽、咳痰、气急加重时,要及时就医并调整药物治疗,不要抱着“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心态而不去就诊。如果贻误了治疗时机,很可能导致疾病加重和发生呼衰等并发症,那时就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