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微博江湖,医生该怎么闯

2018-12-13 21:14:48浏览:95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有人说微博是个江湖,因为微博就是个名利场。那么,微博这个江湖水有多浑、有多深?作为专业人士的医生应该如何对待微博这个新生
有人说微博是个江湖,因为微博就是个名利场。那么,微博这个江湖水有多浑、有多深?作为专业人士的医生应该如何对待微博这个新生事物?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医师余可谊结合他对微博的观察和研究写就的文章或可给我们一些启示。——编  者


  因为一直关注互联网的医学应用,因此从微博诞生之初,我就非常关注它。

  2010年10月我在美国西雅图学习期间,曾经关注过美国的医疗机构如何使用包括Facebook、Twitter在内的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营销。从大的方面来讲,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势必也会影响医学和健康产业的方方面面。医生应该密切关注互联网的进展,因为许多病人已经在通过互联网寻找医生和医疗机构。我们需要根据病人行为习惯的改变来调整我们的服务模式。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到了社会化网络时代,你的朋友和服务对象都在微博上,而且随着社会化网络席卷更多的人群,未来社会化网络将深深影响人们的就医模式。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求变。

  这种变化会很深刻,利弊都有。以往一位患者来就医,来医院之前他可能并不认识医生,看过一次病或者几次病后可能再也不会与这医生有何瓜葛。微博这些社会化网络的出现,可以让病人更容易地找到医生,从看病之前对医生的早期了解到后期治疗过程的结果回馈。

  让大众知道正确的医学知识

  目前,微博在国内发展势头凶猛。但不容忽视的是,微博也有中国的特色,那就是非常浮躁。为吸引眼球,很多人不惜搏出位,不惜“重口味”,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势。这种做法与医学的严谨性存在很大的矛盾,因此医学界对于微博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

  一方面是年轻医务人员积极开微博,而另一方面则是高年资的医生则相对谨慎。仔细想来,谨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普与专业知识分寸的把握。科普要求的是肯定性结论,专业讨论则是需要百家争鸣。两者有一定的矛盾。现实的尴尬是对患者的科普和医学专业人士内部的专业讨论都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

  民众需要健康知识,医生可以在微博上进行医学科普。微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多对多的传播方式,通过@、转发、评论,一条好的微博可以很好地扩散,相对于传统的网络传播更加迅速。在现实中,面对电视、广播中的虚假医疗广告我们可能难有作为,但微博上我们对于“绿豆治百病”这样的伪健康知识一定要迎头痛击。虽然会耗费我们一些宝贵的精力,但一定要让大众知道正确的医学知识。

  我曾在微博上提出游泳锻炼对于颈肩部的肌筋膜炎很有好处,这一观点很快就得到了好几位病人的评论和回复。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我的观点,让我更加有信心对这一类病人提出游泳锻炼的运动处方。

  当然,在微博上做医学科普缺点也是很明显的。140个字很难将一个问题讲透,所以我们文字一定要精炼,重点突出,最好有好的图片。随之而来的疾病咨询,则要非常注意把握分寸。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微博上的回答主要是起到一种分诊的作用,提高患者就医的效率。

  医生的天性多是愿意帮助别人

  对那些已经实名认证的有名气的医生来说,微博健康咨询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烦恼。

  病人和家属的心情很容易理解,毕竟现实中逮着一位医学专家不容易。而在微博上可以方便而且免费咨询比较靠谱的医生,当然值得尝试。他们会发现,运气不错的时候,他们会很快收到回复,不过很多问题可能会石沉大海;也有可能医生会提炼出比较典型的案例,对患者的各种咨询做一个集中解答。当然,也有个别病人对于医生的答复并不满意,甚至恶语相向。在这些人眼中,医生就应该免费承担微博咨询的社会责任,而且还必须保证他们满意。

  可能大众并不了解医生在面对这些咨询时的场景和心理。很多时候,医生可能只是抽空上来看看微博上的新闻和好玩的事情。这时,他们一般会忽略这些咨询。有时候,他们可能正在和朋友聊天,畅谈人生。这些咨询的打扰就有点烦人,不过之后看到有意义的咨询,他们会选择性地解答一部分。当然,如果医生正在有意识地进行健康科普,并且这些问题正好是他感兴趣的领域,他可能就比较愿意多回答一些。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虽然微博健康咨询确实是一种干扰,但他们对那些有普遍性的问题还是会及时解答。医生的天性多是愿意帮助别人,毕竟也是举手之劳。对普通医生来讲,谁也不想背负微博疾病答疑的义务,只是在有空闲时选择性回答一些问题,而且这在某种程度上有违他们玩微博的初衷。

  只做健康科普不看病

  有意思的是,早期一批玩微博的医生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微博只做健康科普不看病。而且中国医师协会邓利强律师曾专门撰文提醒医患双方:“在微博上看病,医患双方都得不到现行法律保护。”

  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微博用于疾病咨询存在重大缺陷,它本身并非设计用于疾病咨询。140个字过于简单,病人提问、医生解答都难以一次性提供完整的信息。如果要完成咨询,很多时候需要多个来回的问答,医生的精力消耗很大。做一个临床决策,医生需要收集病史、进行物理检查,同时要结合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等辅助检查,才能做出诊断和制订治疗计划。即使是面对面的门诊,也不可能一次就把问题搞清楚。因此很多时候医生会出于负责任的态度拒绝回答一些问题。此外,微博上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弱联系,双方相互了解程度有限。初次的咨询,医生出于保护自己的心理,回答问题会比较慎重;而随着了解的深入,医生可能更愿意解答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医生更倾向于回答已经认识的人的问题。

  微博出事有两个典型案例:一是“冷血医生”说出“等我下班后再死”的言论,二是杭州“实习护士虐婴事件”。这些事件首先暴露出当事者职业素养缺乏,其次更不应该在微博这种公共平台上说出这种话和发布照片。微博上的言论犹如泼出去的水,在发表之前一定先要提醒自己,这样的公开言论有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即使事先深思熟虑,也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因此要做到慎言。微博用户即使不是实名,也要慎重发言,因为你的关注和粉丝都暴露了你的社会关系,很容易找出你的真实身份。

  要真诚,才能交到朋友

  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也要避免精力的碎片化。不要做微博“控”。作为一名医生,不要忘记我们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提高学术水平方面,不要过度追求网络上的虚名。医生的名气应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要做到名副其实。否则这种虚名只是空中楼阁,不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只能增加自己的负担。

  总而言之,微博在医学中的应用只是初步的阶段。互联网已经改变了许多行业,但对于医疗行业或者更大范围的健康产业的冲击才刚刚开始。套用一句话:“网络的社会化不会朝生暮死,也不会昙花一现。网络在医学中的应用将逐渐地影响到每个医生,每家医疗,深入到医学乃至健康产业的每个角落。”

  微博不仅仅是自我发布,不仅仅是粉丝数。我们要做有心人,多利用微博学习有用的东西,了解一些深刻的思想,多结交一些朋友。玩微博,一定要学会互动,互动才是人际关系交往的核心。粉丝多的“红人”,不要沾沾自喜,飘飘然忘乎所以;粉丝少的新人,不要受虚荣心驱使,去做买粉的无聊行为。要真诚,才能交到朋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表彰全军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个人

上一篇:

转过身,我们微笑依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