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科主任郎景和教授说,一个手术的成功,75%在于决策,25%在于技术。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作为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再三考虑和斟酌。
其实我的行医观念一直在不停地转变。以前遇到围绝经期的患者要是有子宫或卵巢的良性疾病,我会建议患者考虑子宫卵巢切除,如不愿意遵循医嘱,我也许会选择不治疗。但是逐渐地我转变了对患者硬性要求的态度,现在我更尊重患者意愿,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近日遇到一位绝经后子宫肌瘤并有不适症状的患者,在门诊的时候她就和我沟通了,坚决要求保留子宫。目前妇科通行的做法是,绝经后,子宫卵巢已没有用了,为了减少以后癌变的机会,应该考虑切除。如果在两年前有人问要不要切子宫,我的回答肯定是“一定要切”。假如患者不愿意接受这个手术,我可能也不给她做子宫肌瘤手术了。
但是两年之后我的想法变了,我现在愿意倾听患者的声音。前述患者告诉我,她拒绝切除子宫,她觉得子宫在绝经后也是有用的。该患者目前有不舒服症状,符合手术指征,最后我决定为她选择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
我承认,从医生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手术不合适。但如果切除了她的子宫和卵巢,又会对患者的心灵造成很大创伤。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医生是要do no harm的,如果我们治疗了身体的疾病,却带来心理上的伤害,恐怕是do harm。
当然,尊重患者的意愿也要有一个度:如果是良性子宫肌瘤,做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即使后来发生恶变,也可再行手术;若是恶性肌瘤,就要坚持做子宫切除,毕竟保住患者的生命最重要。
人们一直在提医疗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了,但实际上却发现,我们离这样的治疗模式还差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