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维和医疗分队成功治愈中毒性休克的维和警察

2018-12-13 21:25:18浏览:48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当地时间8月2日晚7时许,联利团(驻利比里亚特派团)一名斐济籍维和警察劳里突发感染中毒性休克,被紧急送往中国二级医院,生命

    当地时间8月2日晚7时许,联利团(驻利比里亚特派团)一名斐济籍维和警察劳里突发感染中毒性休克,被紧急送往中国二级医院,生命危在旦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赴利维和医疗分队迅速抽调专家组展开生死抢救。经过医护人员2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这名病人转危为安。6天后,劳里康复出院。得知这一情况后,联利团司令哈里德将军称赞中国二级医院是一支“医疗技术精、服务态度好、英语水平高”的医疗队。

    缺少先进医疗设备,缺少外部技术支撑……面对命悬一线的病人他们果断抢救——

    决心源于完备的应急力量

    [现场传真] 8月2日晚7时左右,分队的晚饭刚刚开始,突然,食堂的电话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队长,联利团一名维和警察突发休克,刚被送到我院门诊,情况十分危险!”值班医生孙家安的电话,让乔队长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

    “崔永泽、麻继臣、孙逊、魏士贤……赶快跟我到医疗区,有急诊!”话音刚落,几个人扔下手中的碗筷,迅速跑向医疗区。

    急诊室的病床上,劳里神志淡漠,四肢湿冷,呼吸急促,病情十分危急!分队迅速启动应急医疗预案,抽调了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等8个专业的12名专家,组成紧急抢救小组,快速展开各项检查。20分钟后,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超声、X光等检查结果陆续完成。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血压只有60/30mmHg、白细胞多出正常值近2倍、血尿素氮、肌酐和血清酶CK超出正常值8倍……经过救治小组的紧急会诊,劳里的病情初步被诊断为: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在不足30个小时里,这名病人发病之急、进展之快、病情之重,在国内都不多见。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究竟是应该就地救治还是后送三级医院?有人认为,按照联合国规定的中国二级医院所具备的医疗设施,仅相当于国内一个旅团级卫生队,不具备救治这么严重病人的条件,万一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也有人认为,后送至500多公里外的三级医院至少需要6个小时以上,病情不等人,应该立刻进行现场抢救。

    经过短暂的激烈讨论,最终决定:基于病情危重,全院立即动用最好的药品设备、最佳的治疗手段、最强的专家力量、最优的护理服务进行全力救治,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人生命,根据病情变化,随时组织各专业专家进行会诊,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采访补记] 这支分队定下“现地救治”的决心,取决于完备的应急卫勤保障能力。从进驻任务区开始,他们就针对当地流行性疾病较多、极端事件导致的急症较多、医疗条件落后引发病情恶化等问题,组建了由普外、骨科、心内等8个专业12名专家的应急抢救小组,并建立了急重症抢救、紧急后送、外出抢救等9项应急预案,定期组织进行演练。同时,他们还与各国分遣队、战区一级医院和当地莫林医院建立疫情通报和定期会晤制度,及时掌握任务区内疫情动态,确保随时拉得出、救得下、治得好。 

   病情几经起伏恶化,救治过程险象环生……面对复杂危重的病情他们沉着应对——

    信心源于过硬的诊疗技术

    [现场传真]当晚,根据这名病人的病情,抢救小组决定建立3个液路,立即对其进行抗休克和抗感染补液。为了减轻多次穿刺引发的疼痛,补液时选用了留置针。然而,当针头准备穿刺的一瞬,护士长梁霞突然发现,由于病人血压太低,血管已经塌陷,加之肤色较重、毛发较密,很难找到静脉血管。在这种情况下,用一般的小针头进行穿刺都十分困难,何况采用针头较粗的留置针。紧急关头,正是考验一名护士专业技能的关键时刻。只见她衔起针头,对准隐约可见的血管,凭着娴熟的技能,针入血出,一次成功,干净利落的动作让在场的人都竖起大拇指。

    9时许,为了进一步确诊病情,抢救小组组织了第二次会诊。综合数十项化验结果,十几名专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这名病人被诊断为:急性肠道感染、感染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明确诊断后,抢救小组立刻制定了救治方案,并按照既定方案展开治疗。

    8月3日凌晨3时,病人的尿袋里流出了第一股尿液。随即,血压、心率、呼吸逐步出现好转。这让一直守候在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兴奋不已。谁知,好景不长,1小时后,病人突然高烧至40度,同时出现腹泻等症状。抢救小组立刻再次组织会诊,结合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酒精擦浴降温与褪热药物同时展开,静脉滴注与口服药物相继进行,8月3日凌晨5时,病情趋于平稳,病人开始少量进水。

    8月3日早7时许,病人的检测结果再次让抢救小组捏起一把冷汗:病人原本就高出正常值许多倍的肌酐磷酸激酶和尿素氮,不降反增,救治过程再次遇到难题。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顾不上吃早饭,第三次组织了病情会诊……直到当晚8时,病人的病情几经起伏变化,救治过程险象环生,期间,分队多次组织多专科会诊,3改治疗方案。

    8月3日晚9时,经过26个小时的全力救治,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在护理人员帮助下,开始少量进食。

    [采访补记]过硬的医疗技术是成功抢救病人基础。这支分队组建之初就挑选了一批学历高、业务精、技能强的骨干,他们中有5名博士、6名硕士,12名是该专业的专家级医生。同时,针对国外执行任务期间医护人员少、专科人才相对国内不齐等问题,他们通过开展“专科知识沙龙”,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专业授课,并采取岗位轮换、结对帮带等形式,大力提升医护人员的专科水平,培养一专多能医护人才,提高了分队的整体专业水平。 

    24小时昼夜监护,喂水喂药真情守候……面对异国他乡的病人他们倾情呵护——

    爱心源于高超的职业素养

    [现场传真]基于病情危重,8月2日晚7时50分,这名病人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分队随即抽调2名医生和6名护士组成特护小组,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特级护理。

    病人病情危重,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治疗的进度。为此,值班护士必须全时守候在病人的身旁,帮助他盖被、翻身、导尿。更重要的是,不间断地计算滴速、观察意识、查看尿量、测量体温,并将这些数据和症状仔细写入危重护理记录,在第一时间将病情变化报给值班医生。这些工作完成下来,一名值班护士在整个夜晚几乎没有一点时间休息,甚至坐下来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这不仅考验一名护理人员的耐心和爱心,还考验着一名女性的体能素质和坚强性格。

    起初,这名病人间断性地出现躁动不安,胳膊上的液路一连数次跑针。无奈之下,值班护士只能蹲在病床旁,每隔几分钟为他调整一次睡姿,双手按住他的胳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约束带控制病人躁动。但是,会让病人感到不舒服。”护士左会川介绍说,“病人的情绪调整好了,对于治疗效果有很大帮助,我们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

    8月3日晚上,病人意识基本恢复,并第一次有了饥饿感。为了让病人加强营养,尽快康复,分队专门从为数不多的炊事员中抽调一名厨艺较高的同志,变着花样为他做病号饭。在严格的医嘱下,病人喜欢吃什么,哪些饭菜容易吸收,营养丰富,分队都会尽量满足。每次护士给他喂饭的时候,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住院6天间,这名病人的食谱制定了8种,修改了3次。

    为了给病人创造一个舒心的住院环境,几名护士在病房里挂起了中国结,还特意从野外采来了野花,放在床头柜上。每天休息前,值班护士还为他播放一曲轻柔的养心音乐。

    8月8日上午,劳里就要康复出院了。临走前,他真诚地对前来送行的护士说:“以前我听说过一个叫南丁格尔的伟大护士,今天我真的见到了南丁格尔,中国的‘提灯女神’,谢谢!”

    [采访补记]病人有国别,爱心无国界,这是该支分队始终坚持的服务理念。他们坚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积极了解当地的宗教禁忌、风俗习惯、外交礼仪等情况,引导广大医护人员树立“服务关乎形象、技术关乎荣誉”的意识。定期组织开展“爱心天使”、“维和之星”等评选活动,利用《光荣榜》和《维和简报》等载体,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同时,结合任务区实际,制定《维和期间医德医风建设规定》,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的言行。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159医院打造温馨文化提高服务质量

上一篇:

侧支循环决定布-加综合征治疗策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