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改加速推进、医学革命迅猛发展、人们健康诉求不断提升……在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的公立医院,该如何提升患者就医的满意指数?
“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主题主线战略,通过三年成体系抓‘标准化’建设,加快医院转方式、调结构、拓内涵,持续深入地推进研究型医院向纵深发展。”解放军总医院院长李书章说。
自2004年启动创建“研究型医院”以来,解放军总医院在专科综合实力、人力队伍素质、医院精细管理、医疗救治水平和各项数质量指标等方面得到大幅优化,品牌影响力大幅升值,医院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为强化科学管院,自2011年起,针对医院发展质量和效率不足的现状,院党委把“标准化”确定为推进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其目标是参照国际医院评审标准,推行以全病种临床路径为核心的规范医疗,运用信息化平台全程监控医疗流程、数质量指标等,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诊疗服务。
“这么大的医院,要确保运行质量和效率,必须靠标准来固化。”李书章说。
医院先后出台《医疗质量与安全标准》、323项医疗规范标准和1306个单病种临床路径方案,规范从门诊、入院、检查到手术、护理、康复、出院等所有诊疗行为。运行在标准化体系之上的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服务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医院平均住院日下降4.3天,药费比下降9%,感染现患率下降3%,会诊及时率提高10%,医院治愈好转率99.24%,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5.03%,不良事件大幅减少,核心运行指标得到不断优化,年惠民近7亿元;
——打破专业壁垒,集成学科和人才优势,设立肺癌、糖尿病等11个联合门诊和6个综合学科,疑难危重患者联合会诊、联合救治率达80%以上;
——开展365日无假日门诊、夜间门诊,设立简易门诊和疑难病会诊中心,创新银行卡代替医疗卡的“301银医一卡通”,推行“身心并护”服务模式;
——2011年,解放军总医院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7.47%,在全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度综合评估中排名第一,并获卫生部“2011医院改革创新奖”。
显然,过去两年的实践表明,以质量内涵为导向的建院模式,为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探索了有益经验。
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将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并锁定了十个“标准体系”的落实:以“坚定信仰”为重点的标准文化体系,以“医德医风”为重点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连续三年的标准化建设目标,每年上一个台阶。其中,“病人幸福指数”的提出,既是医院对发展愿景的表达,也是对患者的更高承诺。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创新。
“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们医院来讲,创新已成为医学科技发展和医院科学管理的战略支撑。医院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层次,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继续推进战略发展。”解放军总医院政委阮炳黎说。
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渠道……近5年来,解放军总医院通过自主创新共获得新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临床科研成果133项,有转化潜力的科研课题40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20余项,成果转化金额近4亿元。
展望未来,医院党委对发展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依然保持警醒:
——医院发展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
——内涵质量还需持续改进;
——结构性矛盾还没得到彻底解决;
——医院核心竞争力还需得到巩固和加强……
能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关系医院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也直接考量医院各级党委的创新发展能力。
2012年末,“强化创新立院”,被写进了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的发展规划:要进行运行结构调整,构建适应大势发展的医院建设新格局,充分发挥硬件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和制度资源等“四种资源”的整合优势:
——创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均衡发展的医学新模式,为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强有力的卫勤保障。
——构筑预测预防、疾病治疗、康复保健、成果转化紧密衔接的医疗新体系。
——打造生物治疗、微创治疗、介入治疗综合集成的诊治新技术。
——采用移动网络、无创检查、实时监测快速便捷的干预新手段。
——实行政府支持、医院技术、企业资金高度融合的运行新模式。
——制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信息主导协调运行的联动新机制。
“今天,运行在标准化和创新体系之上的解放军总医院,有四个愿景。”李书章说。
对病人来讲,不托人打招呼就能得到同等医护质量的高水平保障;
对工作人员来讲,有一个好平台、好环境、好心情、好身体去追求事业;
对管理者来讲,各级、各环节做到按照标准自控运行,不需扬鞭自奋蹄;
对社会贡献度和战场适应度来讲,体现“总”字的气魄、“总”字的胸怀、“总”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