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仁医大爱——记解放军第521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张伟

2018-12-13 21:31:42浏览:24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解放军第521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张伟扎根草原33年,走遍医院周边80余个乡镇、牧场、林场,主刀手术1万多例,抢救危重

  解放军第521医院微创介入科主任张伟扎根草原33年,走遍医院周边80余个乡镇、牧场、林场,主刀手术1万多例,抢救危重病人2500多名,自愿献血2800毫升、捐款36万余元,被草原上各族群众誉为“军中白求恩、当代活雷锋”。

(一)

  上世纪80年代初,出身医疗世家的张伟从延边医学院毕业,走进了科尔沁草原深处的解放军第521医院。

  一次,一名战士在装备试验中脑外部受伤。送到医院来处理时,张伟因为还没有完全掌握脑外伤手术而不得不将其转到数百公里外的大医院。

  受伤战士痛苦的眼神和战友们期盼的神情,深深刺痛了张伟的心,他决心一定要攻克脑部外伤手术这个难关。

  为掌握精准的缝合手术技巧,张伟在显微镜下无数次模拟练习吻合婴儿血管标本,练得自己的颈椎半脱位;为了缩小手术创口,减少患者痛苦,他苦练“手艺”,赢得了“张小口”的美誉。

  1988年,在沈阳进修时,张伟接触到了当时还属前沿学科的微创介入疗法。

  考虑到驻地吉林省白城市平台镇是贫穷农牧区,微创介入疗法对患者损伤最小、效果最好,张伟决心掌握并在医院开展这项手术。

  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处处留下了张伟求教的足迹。缺少经费,他动员父母兄妹资助自己进行创新攻关;缺少经验,他一年时间撰写了上百万字的诊治记录……

  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成功的喜悦。

  53岁的患者林桂霞前来就诊时腹部都已被积液撑得高高隆起。经张伟三次手术治疗,她的肿瘤缩小,癌细胞转移全部消失。

  14岁的辛恬患胃癌,找到张伟前被某知名医院判定活不过一个月。经张伟精心治疗半年后,小辛恬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二)

  白城牧场职工李艳辉的儿子的名字很独特:武二一。李艳辉说:“这个名字就是要记住521医院,记住张伟。”

  在李艳辉和丈夫武军看来,没有张伟,就没有儿子武二一。

  1997年,李艳辉因脑外伤住进解放军第521医院,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张伟是她的主治医生,亲自主刀实施开颅手术并获得成功。

  然而,由于家庭贫困,李艳辉已经付不起继续治疗的费用。如果放弃,她极有可能脑瘫,造成终生残疾。

  征得医院领导同意后,张伟为她专门建立“家庭病房”,每个周末骑自行车往返30多公里到她家进行康复治疗,药品和营养品都是他自掏腰包。

  第二年,李艳辉和丈夫抱着刚出生的儿子来给张伟送喜糖,告诉张伟,孩子的名字叫武二一。

  行医33年,张伟累计行程16万公里,一个医药箱伴他走遍科尔沁草原周边3个省区的80多个乡镇,巡诊回访达万人次。

  每次得知张伟来牧区巡诊,牧民李福林都会赶来看望。

  2011年8月,李福林因上消化道出血急需输血。由于情况紧急,同为O型血的张伟拿出献血证,要求献血400毫升。医生心疼地劝他:“您已献过6次血了,按规定满55岁就不再献血了!”

  “人命关天,快抽我的!”张伟坚定地亮出了自己的手臂。

(三)

  33年行医,张伟只收过病人两次礼物。

  2012年10月,患肺癌多年的吉林省德惠市蒙古族妇女沈金芝来到医院,一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老人和女儿商量,要送张伟一个红包,被他坚决拒绝。

  老人和女儿决定给科室的医护人员每人做一双拖鞋。女儿从来没有做过针线活,花了几天时间,一针一线为张伟和护士们做了6双拖鞋。对这份寄托着患者感激之情的特殊礼物,张伟没再拒绝。

  另一份礼物,是77岁的蒙古族老人孙绍武带着儿女捧来的5条洁白的哈达。孙绍武以蒙古族最高礼仪,分别给张伟和护士们戴上。

  介入治疗经常需要在射线条件下进行,部分医生每天只做两例手术,张伟每天要做七八例,有时甚至超过十例。由于长期工作在X光辐射下,他的白细胞降到了3000以下,比正常人少了1000多。

  “我是医生,手术台就是我的战场,我要对得起来找我的每一个病人。”张伟说,这就是自己的信念,更是毕生的追求。(新华社长春4月1日电)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离休军医赵子义义诊34年

上一篇:

武警总医院:都是为了咱当兵的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