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研究人员采用超声清创机进行临床研究
本报重庆讯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赖西南研究员成功研制出多功能超声清创治疗机,并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新型实用专利。日前,有关专家对该设备在多家临床机构的最新研究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显示,该清创机的清创时间和冲洗液用量分别仅为传统清创方法的1/4和1/5,其除菌效率显著提升、伤口愈合时间较传统清创方法缩短了2~3天。
据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赖西南研究员被派往云南老山者阴山前线进行战场卫勤保障调研。在前线医院,他目睹了大批伤员在排队等候手术清创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焦虑和痛苦,一些伤员甚至因清创不彻底而致残。由此,赖西南研究员决心研制一种能够减轻痛苦的高效清创设备。
在研制过程中,赖西南研究员看到国外采用超声波热效应对伤口进行后期处理的报道后受到很大启发。他进一步了解到,医疗辅助检查之所以只用高频超声波而不用低频超声波,是因为低频超声波有机械、声空化和穿透效应,这会对人体组织造成一定损伤。那么,低频超声波的破坏效应可否用于清创呢?赖西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在提出这个想法后,很多专家和同行都作出“不可能”、“异想天开”的判断。然而,赖西南毫不犹豫地按照设想制作样机和测试超声波功率,试图寻找各个频率的低频超声波的杀菌功效,并开展了动物实验和大量数据比对研究。
耗时两年多,研制工作终于获得突破性进展:赖西南测试出可以只去除坏死组织、杀灭伤口细菌的低频超声波,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多功能超声清创机具有比传统清创手段快速、痛苦小、伤口恢复快等优点。经有关部门鉴定和批准,近20台多功能超声清创机被送到不同地区进行临床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均令人满意。
研究显示,该多功能超声清创机用于火器伤、创伤后海水浸泡和其他创伤的伤口冲洗,清创时间仅为传统清创方法的1/4,清创冲洗液用量仅为传统清创方法的1/5,去除细菌数较单纯射流冲洗方法提高了近10倍,去除伤口污物能力提高了2~3倍,且伤员痛苦也小得多,伤口愈合时间可缩短2~3天。并且,该清创机结构紧凑,重量仅2.5千克,便于携带,适用于对不同部位的各类污染、感染创面和伤口的冲洗清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