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某三甲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刘某在值班过程中,发生了一起患者死亡事件。刘某并不是这位患者的主管医生。事后,患者家属并未追究主管医生的责任,也没有提出任何经济补偿诉求,但却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医院必须开除值班医生刘某。
当前,面对医疗纠纷或事故,绝大多数患者家属都在谋求经济补偿,很少见到像这样主动与医院谈非经济补偿条件来解决纠纷的家属。更难以理解的是,患者家属追究的并不是主管医生的责任。家属的反常行为令人十分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家属如此坚持?待了解事件详情后,我才深深认识到医患沟通有多么重要!
这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发生死亡事件时正值术后10余天。若不是发生意外,患者应该很快就能出院了。但就在刘某值班当天,患者突发胸痛,监护仪提示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随后即出现心跳骤停。在整个过程中,刘医生进行了积极的抢救,包括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术、及时请麻醉科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恢复有效通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强心等药物治疗等,同时紧急请来SICU医师会诊。整个医疗过程并没有明显不妥之处。
在抢救过程中,刘医生还同时嘱咐值班护士通知患者家属及其主管医生。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刘医生是一名已经工作7年的高年资医师,对处理此类问题有着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由于患者家属当时并不在病房,而且居住地离医院较远,当他们赶到病房时患者已经死亡,值班医生直接向家属宣布了患者死亡的消息。
患者家属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直接得到亲人死亡的消息,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在此前每天的病情交代过程中,他们已经从主管医生那里得知患者手术很成功;他们也看到了患者的良好恢复,已经做好了近期出院的准备。而且由于主管医生的认真负责与对患者病情的及时、细致的交代,他们对主管医生充满了信任与感激。他们认为即便病情迅速恶化也一定是抢救不到位造成的,因为他们并未看到,也未感觉到值班医生积极抢救的场面。
刘某的惨痛教训提示我们,即便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在病情告知特别是坏消息的告知中,如果不讲究方法和技巧,不能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与积极配合,也会造成类似的不良后果。假设刘某不是直接将患者死亡的消息突然告知患者家属,假设他在告知之前让患者家属先行了解他为抢救患者所作的努力,假设他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期待并掌握一定的告知技巧,这种结果应该是不会出现的。
对比来看,患者的主管医生在救治过程中与其家属建立起了伙伴关系,赢得了患者家属的信任和理解,才最终免于追究责任。而这正是医患有效沟通的结果。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临床工作中,丰富的医疗专业知识只是一方面。在目前中国复杂的医疗环境下,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技巧应该得到所有医护人员的重视。
(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