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泌尿外科界的各路精英齐聚沈阳,庆贺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将才工程”十周年,大家切磋技艺,展望未来。可以说,“将才工程”的实施使我国泌尿外科整体水平得以迅速提高。那么,如何进一步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泌尿外科界的学科带头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打造优势亚专业
寻求差异化发展学科建设应“四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虹:泌尿外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第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够强,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较弱。第二,重大项目、重大课题、标志性成果还不多。第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学科资源整合及协同创新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第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在国际交流、国际竞争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尚需进一步拓展和加强。
我们应在亚专业建设方面寻求重点突破,打造优势亚专业及团队,形成自身特色和品牌。同时整合学科资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搭建多学科研究平台。
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结合,对临床出现的疑难问题系统研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对临床的主要病种在疾病的发病机理、诊疗技术、预后评价、临床路径、卫生技术评估等方面加大力度开展多中心循证医学研究,寻求疾病诊治的最佳方案及临床工作规范。既要注重理论的知识更新和创新,也要特别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和在临床的运用;培养医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注重临床医学技能的基本训练,使之具有符合现代泌尿外科医生要求的综合素质,并在创新能力的开发上有更好的潜质。
寻求差异化发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长王平:为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提高核心竞争力,我们科室自建立伊始就制定了差异化发展战略,在临床诊疗技术、科研工作、人才交流及科室文化建设等方面实施差异化发展。
科研上,科室经过严格论证,确定下尿路功能障碍为研究方向,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科研课题的申报及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肾上腺素能β受体在人逼尿肌中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逼尿肌细胞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C6亚型的功能鉴定及其在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等,均是围绕下尿路功能展开,逐渐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
科室成立了青年骨干医师科研工作团队,同样围绕既定的科研方向开展学术研究、科研课题申报及学术论文的撰写。到目前为止,这支团队已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均围绕下尿路功能障碍方向展开。科室研究生的课题均为这一研究方向下面的子课题。
学科建设应“四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利群:由于医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高水平的SCI论文还较薄弱,重大研究课题尚缺乏,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细分了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统结石、肾脏移植、男科学5个学组,并要求每位医师在专业课题上有侧重。
为促进科研,提高科室整体水平,我们提出学科建设应实现“四化”。标准化:住院医师培养标准化(专科医师培训),疾病诊治流程及治疗方法标准化,手术方式、技术标准化,术后治疗标准化,术后随访标准化等。专业化:我们要求每位医师从进入泌尿外科开始参加住院医师培训时,就要逐步了解自己对哪项专业更有兴趣,今后更愿意以此为终生研究目标。但住院医师及主治医师阶段并不要求他们确定专业,最终晋升为副高后再选定专业。学术化:要求每个人除了努力练就娴熟的手术技巧外,还要从事科研工作,著书立说。为此我们积极开展与国内、国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单位的合作,学科交叉,相互取长补短。国际化:请进来,走出去。
科研向国际看齐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徐勇: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学科?我认为要遵循医学科学规律来建设。
长期以来,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有关获取病人可分析资料信息的方法还停留在翻阅个体病历记载上,总结经验、诊疗体会、评价疗效还处于手工检索、手绘表格添加数字的陈旧统计方式上,这使得我们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许多新技术、新疗法、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长期疗效回顾性研究得不到科学总结、评价与传播;对环境、饮食、职业、生活等因素究竟哪一种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不能做出科学的回答。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建立完善的临床资料数据库、规范化的随访制度和用于循证医学评价的可分析依据。这也是我国临床医学与国际先进国家的主要差距所在。
为此,我们近年来加大了临床资料数据库的建设与人才、设备的投入,完善了前列腺癌和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资料数据库、组织库、血清库和病理组织库的建设。相信通过临床资料数据库和规范化随访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必将对临床医疗质量、科学管理、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与合作研究产生质的飞跃。
整体提高是必需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我国泌尿外科在规模和水平上都已达到国际水平,但仅限于大城市的大医院,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甚至还处在缺医少药的境况。要使泌尿外科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任务还很艰巨。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构想——
启动专科医师培训,在具有培训资格的基地按着培训细则进行统一培训,这是缩小地区差距、使学科在高水平起点上发展的必由之路;抓好专业建设,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启动国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基因组学计划,实现由跟随到引领的改变;通过转化医学提升医疗水平,其模式可以是本学科基础与临床结合,也可以是跨学科乃至跨行业合作等形式,重视协同创新,促进医学快速发展。(孙 扬 阎 红 曹颖坤整理)
延伸阅读
将才工程助力中国泌尿外科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副院长梁丽莉:上世纪90年代初,郭应禄院士在参观某地新建医院时发现当地的医院设施可谓一流。但与医师交谈后,痛切地感到,泌尿外科人才短缺、各地专科医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领军人才更是大问题。光靠完备的硬件,不能解决我国泌尿外科医生青黄不接的断层问题,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有效提高中国泌尿外科医师的整体水平。1994年秋,美国一家公司表示,愿意每年资助两名医师去美国学习,但学员只能做基础实验,不能参加临床工作。
郭院士敏锐地觉察到,这是推动我国泌尿学科发展的大好时机。这笔经费用于国内泌尿外科医师的培训,可为各地加快培养一批专业骨干;与其派人去实验室打工,不如请外方专家和组织国内的知名专家在国内举办系列专题讲座,让更多医师受益。他和吴阶平老师商量,拟每年举办1~2期系列专题讲座,帮助医生们学习、借鉴、实践、提高。于是,1995年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成立,1997年启动“泌尿外科人才工程”。
接受培训的学员,其实也是各地区的大腕。一开始,这些专家并不服气,心想:我们还要接受再教育?但是,当他们拿到国际最尖端的泌尿外科手术等各类教材,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时,方知自己身上的不足。毕竟是专家,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的技艺有了大幅度提高。
2001年年初,郭应禄院士在专家委员会上又提出了医学界继续教育具有创新模式的“将才工程”,即专门培养泌尿外科的学科带头人。2002年10月4日,“将才工程”培训班首批赴美的25位泌尿外科年轻主任到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接受培训。在短时间内,中国医师接受了高密度的培训,每天早上7时前参加查房,分别在5间手术室中观摩手术并与美国教授现场交流,每天下午4个讲座及参加大查房讲座,一天培训十几个小时。
这年还启动了我国第一期医学界的博士生导师培训班。由于当时许多博士生导师本人并无研究生经历,因此缺乏带教高技能研究生的经验。郭院士请海外华人专家、学者轮流回大陆讲学。他们的讲座涉猎科研道德、科研哲学、科研方法、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传递了国际泌尿外科最新的动态和信息。
10年来,“将才工程”培训班已经培训了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医院泌尿外科的顶尖学者和专业骨干,共举办4期博士生导师研讨班,培训1000余人。“将才工程”是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一种创新,为我国泌尿外科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