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是临床上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方法之一,然而若不按规范操作亦可引发尿道损伤,需引起临床重视。其常见致伤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没有按照导尿基本操作规范来做,比如阴茎没有拉直,此时尿道球部相对较宽,加上尿管较细较软,病人紧张使尿道膜部痉挛,或前列腺增生尿道阻力增加,尿管易在球部弯曲,导致导尿失败。有时医生没有认识到失败的原因,误以为尿管粗,更换更细的尿管必然无效。且反复操作使尿道水肿,甚至引起尿道出血。应对方法:在第一次导尿失败后,上级医生要及时补救,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选择粗细合适、有一定硬度韧性的尿管,双手协调、缓慢均匀用力,多可成功。
二、尿管插入的深度不够,或因腹压增加,尿管滑出。此时球囊注水,会将尿道损伤。临床上这种损伤较多见。应对方法:导尿时要将尿管全部插入,直至末端分叉处可见到尿液流出。同时用手固定尿管,再进行球囊注水,则可避免这种损伤。
三、拔尿管时将尿道损伤。此时多因球囊的水没有放尽,一是拔尿管的人不知道球囊的水有多少;二是放水时注射器抽吸的过猛、过快,球囊流出道在强大的负压下塌陷,水无法流出,造成球囊已没水的假象。应对方法:拔尿管时先问清球囊内水的多少,注射器放水时要缓慢用力,放尽时会有负压感。拔管时稍加旋转、缓慢拔出。若阻力较大,不能确定时,可行B超检查。还有一种情况,球囊的水放不出来,有的医生干脆把尿管末端剪掉,希望球囊的水能自动流出来,可有时并不尽如人意。这可能是由于球囊内水的压力不能克服球囊细长流出道内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病人紧张尿道痉挛造成的阻力。应对方法:缓解尿道痉挛,用注射器针头插人球囊出水管内、抵住,低压缓慢抽吸,多可顺利将尿管拔出。若再失败,可用金属导丝插人球囊流出道,将球囊刺破,拔出尿管。
四、意识障碍的病人有时会自己将尿管拔出。若球囊已破,尿道损伤较轻,可重插尿管,留置两周即可。若球囊不破,尿道损伤更加严重,多需手术处理。对意识障碍的病人要加强监护,四肢约束应切实可靠,腹部加腹带敷盖,以防病人抓脱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