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死亡集中营”的生死搏击

2018-12-13 21:40:00浏览:21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5年前,原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的《回望小汤山》一书出版后,我在第一时间买了回来。在上海的酷暑中读着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穿
5年前,原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的《回望小汤山》一书出版后,我在第一时间买了回来。在上海的酷暑中读着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小汤山医护人员中间。其中许多感人的故事,不知多少次让我鼻头酸楚、泪眼模糊。

  2003年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了北京城。人们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首都昔日的繁华景象不见了。从4月上旬开始,北京市接收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全线告急,病床缺口1500多张,医务人员严重不足。4月22日,北京市决定建立小汤山医院。从24日工人进驻工地施工,仅用7天时间,一座拥有1000张床位的高标准现代化传染病医院就矗立起来。在工程队施工的同时,医院的筹备工作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的组织下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包括390种西药、76种中药,共计2000个剂型规格的庞大药品保障计划在一个通宵内完成了;价值9000万元的药品器材超常规采购于6天内完成;百名工程师昼夜安装设备,不到4天就完成了平常至少需要两个月的工作量。

  4月29日晚9时,新组建的小汤山医院党委班子成员还未来得及互相问候,就立即去看病房了。在连夜召开的党委会上,党委书记、院长张雁灵描述了摆在小汤山医院面前的三条路:“一是没完成任务,我们背着耻辱出去;二是发生大范围感染,我们都死在小汤山;三是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我们的战友一个也没感染,活着走出小汤山。”

  由天南地北赶来的114所军队医院的1383名医务人员,组成一支年轻的“合成军”,勇敢地迈入这个被称为“死亡集中营”的地方。此前,许多人写好了遗书。

  5月1日半夜,第一批非典病人共计134人到达医院。之后的20天里,北京的60家医院先后转来病人680名,占世界非典病人总数的1/10。那么多的确诊患者,致使空气中的细菌密度比正常环境高出几十倍。有外电评论说:“小汤山医院就是中国的SARS病毒库,说不定哪天就会爆炸。”

  炎炎夏日,穿着里外三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医护人员每天6~8小时面对面地救治病员。衣服一次次被汗水湿透,又一次次被体温暖干。工作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干裂的嘴唇起疱、流血,口罩和嘴唇粘在了一起,摘下口罩就揭下一层皮……一个夜班,护士要换200多瓶液体。常常是这边还没换上,那边就已输完。护士几百趟来回走动,路程加起来足有一万多米。腿像灌了铅一样,加上天气炎热,不能喝水,每天都有很多人晕倒。

  5月6日,小汤山医院九病区一位李姓患者反映,他按呼叫器后,护士没来。患者通过病房电话向市长办公室“告状”了。医院立即将病区24小时连续监控录像调了出来。这一看,使在场所有的人都流泪了:一个白色身影倒在走廊里,药水、药片撒了一地。另一位护士急匆匆跑来,将她扶起靠在墙边,然后背起来一步一步艰难挪动……

  医务人员的付出超出常人想象。头发太长了,用8000元月薪竟然聘不到理发师,因为“给再多的钱,谁也不愿到那鬼地方送死”。而就在那个“鬼地方”,1383名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与死神争夺生命,用血与汗谱写大爱。 

  到6月20日,确诊的680名非典病人中有672人康复出院,治愈率达98.8%;死亡8人,病死率1.2%。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小汤山医院创下了这样的奇迹。

  医护人员中有许多人长期驻守边陲,从未来过北京。医院计划用一天时间到天安门走走,然后到长城看看……请示报告刚递上去,却接到上级“立即撤离”的命令。6月23日凌晨,北京城还在睡梦中,小汤山医院首批990名医护人员已悄然登上返程的列车。

  2008年夏天,我到北京为京煤集团总医院进行医院文化培训。得知讲课地点距离小汤山不远,我要求组织者陪我到那儿看看。不巧,双休日看管小汤山医院旧址的人不在。于是,我只能以远山为背景留了张照片,遗憾地离开了这个医者播撒大爱的地方。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不能让患者失望

上一篇:

第五大生命体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