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政策,始终强调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但事实上基层群众的看病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许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工作仍然落在大城市和大医院身上。适宜技术如果在基层推广得好,将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目前一直面临很多困惑。
困惑一: 从制度和政策上扶持不够
医改目标是真正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在医院,并采取了一系列强基层的措施,包括提高保障水平,使更多的人能够看得上病;改善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建筑和设施条件,购置设备;出台稳定乡镇卫生院人才政策晋升晋级,改善物质生活待遇等政策。但是,没有从制度和政策上保障适宜技术推广规范化和连续性,这让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在乡镇无法享受到和在大医院一样高的诊治水平,基层社区的信任度和品牌不能建立,病人留不住,当然也收不到应有的医改效果。
困惑二: 质量安全管理尚未沉到底
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要求二级、三级医院有效开展临床路径和抗菌药物的专项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升了医疗机构的规范诊疗水平,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实际上大医院收治的疑难危重病患者较多,实施临床路径时随机应变的情况较多,假如能够在乡镇社区以适宜技术推广为主线,有效推广简洁明了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路径、规范的诊疗流程和医疗行为,会很好地促进基层的管理,确保质量安全,让老百姓放心。
对于抗菌药物的要求,二级医院不超过30种,三级医院不超过50种。对此医院都做到了,但没有规定乡镇社区的种类数量和应用范围,不能从源头上得到控制,干扰了疾病治疗的进程,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困惑三: 基层医院全科人才匮乏
除了基层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全、经济支付能力不够等客观因素外,适应基层卫生服务的人才也非常匮乏。近年来,原卫生部已经连续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乡镇卫生院医师的转岗培训,按照全科医师的要求在地市级医院进行为期1年的训练,包括内、外、儿等各科知识和技术培训,对于基层卫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012年我院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对湖南省14个地市1330位全科医师进行了儿科急诊适宜技术培训。培训前进行了7项儿科急诊适宜技术相关知识测试,收回有效调查试卷1095份。调查发现,仅有305(27.85%)名被培训人员及格,说明全科医师的知识还不全面,强化以适宜技术培训为重点的转岗培训十分必要。
困惑四: 缺乏一套推广方法和模式
目前,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以政府为主导,上级医院专家将技术推广到县、乡、村,但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集中培训上,对培训效果和有效开展的方式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监管体系。应当制定一套严格的适宜技术需求筛选方法、参加推广培训的医疗技术人员的考评流程、培训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开展效果的远期追踪,与医务人员的资格准入、晋升晋级、绩效考核等密切挂钩。
只有提高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效果,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才能在面对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流行时从基层开始强化,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