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检验科工作,经常会遇到临床医生针对检验结果的发问:“患者临床症状没什么问题,血常规怎么会这么高?”“患者的血常规怎么不高呢?结果是否准确?”“结果是否有意义?”……面对医生的质疑,检验人员只是简单地解释:“质控没问题。设备、试剂都没问题。”尽管非常自信,但临床医师对这样的回答显然不满意。
检验科医生也经常会遇到患者的发问:“如果某项检测结果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是否肯定是患了某种病?”“医生开列的检查项目是否越多越有助于诊断?”
当前,检验人员害怕解释检验结果的现象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害怕给自己招来麻烦,二是不知道患者的临床资料,三是自身知识匮乏。这种不善于与临床合作、为患者服务意识不强的状况,也是造成检验人员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
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规定,实验室必须具备向临床医生及患者解释检验结果的功能。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可以帮助检验人员摆脱检验工作是“无需多少技术的简单、机械劳动”的误解,也是向临床医生宣传检验医学进展和新知识的绝好机会。检验人员应明白:我们是在做解释,而不是做诊断。
随着科技的进步,仪器设备越来越向自动化、流水线化发展,试剂、标准品、质控品越来越商品化,实验室已变成生产车间。这导致检验人员的“含金量”在降低。提高检验人员的存在价值,就要以病人、以临床为中心,做好分析后的临床咨询工作。
要主动联系临床,从实验室指标的角度去解释疾病。在解释检验结果时,要充分了解阳性结果或阴性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检测结果与预计的不一样不能不了了之,还要进一步寻求原因。
当患者询问检验结果而我们又不明白时,最好说:“我不是很了解,但我会尽力搞清楚。”而不要直接说:“这很复杂,告诉你你也不懂。”或者冷冰冰地说:“不知道,找医生去。”要知道,检验结果由检验人员做解释会比临床医生更准确。因为检验项目所选用的检验方法,其优缺点,敏感度、特异性、变异系数、干扰因素等,检验人员是最熟悉的。
检验人员在解释检验结果时,可适当了解患者病情,根据病情判断化验结果的符合度;了解患者标本的留取情况,对解释结果作适当评估;为患者解除心理上的疑惑,缓轻患者的压力。检验医师要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主动与临床结合,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