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在中国科学院从事声学研究10年后,姜宗义教授调到了南京军区总医院。那时是上世纪70年代,他是第一批进入医院的理工科生。从那时开始,在医院多了一个群体:他们不是学医的,却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把自己比喻为插在医务人员中的“理工楔子”,为临床保驾护航。他们很少被提及,所在科室认知度也不高,多被称为医学工程科。但是,随着医疗设备飞速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他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建立大医学工程概念恰逢其时
现在是医学工程发展的转折点,为什么这么说?第一,高端器械维修已经淡化,医院工程技术人员不能维修、不敢维修的设备越来越多。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除了医院设备管理、普通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质量保证外,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还要做什么。第二,现在的发展趋势是,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逐渐为我们人类自身服务。医院这种发展趋势尤其明显:医学设备和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医院对理工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从事科研还是诊疗工作,医生越来越依赖这些技术和设备。
自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医院以来,越来越多的理工人员进来了,如医学物理师、计算机软硬件人员、智能建筑设计人员等。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医生应学习理工技术,优秀的医学专家应非常熟悉理工知识。
从国家层面看,医疗器械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部曾发文指出,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是一个国家前沿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带动和引领多学科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2年原卫生部牵头制定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计划投入4000亿元推出7大医疗专项:设立210个项目基金,其中100个项目将资助医用耗材研发,每个项目2000万元;100个项目资助医疗器械研发,每个项目5000万元;另外10个项目用于资助大型医用设备研制,每个项目3亿元左右。
现在迫切需要临床医学工程适应大局,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在医院逐步建立完整的临床工程体系,即大医学工程概念。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应突破当前临床医学工程管理观念,把新型医学工程项目纳入医学工程体系。其次,与临床结合,向临床科室渗透,使工程技术人员成为驾驭医疗设备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理工医结合不好是最大障碍
临床医学工程学历经50年,与其他学科相比,远未达到健全、规范、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状态。
医院的四个结合——老中青结合、医教研结合、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是医学科技发展很重要的途径,唯有最后这个结合做得最不好。医疗设备发展这么快,医院也很重视,但搞这些设备的人员却不受重视,这是很奇怪的现象。目前临床医学工程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1.由于医疗设备的技术含量急剧增加,全靠医院维修已不可能,维修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技术发展受到阻滞,靠维修难以获得大的技术成就。有的地方医院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医学工程科被遗弃。
由于医疗设备维修的纯服务性质和非赢利性(节约费用一般不表现为收入),在医院,临床医学工程三个要素(技术、人员和机构)都面临市场竞争和冲击。工程技术人员的劳动价值较难体现或未被剥离,造成表面的经济效益差。
2.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以理工知识为专业特征的技术群体,与医学技术人员相比大多数无论文或论文质量差,课题基金没有或很少,科研成果更少,故容易导致地位低。这批人员晋升难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据了解,理工科人员至今尚无统一、健全的晋升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也与他们所从事的医学工程专业不完全一样。
要面对多个部门的管理也是这个学科的一大特点:医院归卫生部门管,产品监督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生产企业归国资委管,医疗设备计量检查归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管。
期待相关主管部门重视这些问题,并予以解决。只有理工医结合好,建立大医学工程科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重视科研学科发展才有前途
一定要用研究的态度从事你的工作,要用科研的视角研究你的工作。经验证明,科研是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水平最有力的手段,科技成果是衡量科室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地位的重要途径。
记得刚到医院时我们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既然是医院的技术科室,就应该向临床科室看齐,临床有科研课题、有论文,我们也要有;要和临床一线人员混在一起摸爬滚打,与临床密切结合和协作是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这样坚持的结果是,临床从认知到主动找到我们,与我们合作,理工医结合真正做到了,科研成果也就出来了。
医学工程学主要的工作对象是设备,因此最优先的科研就是对医学设备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研究和解析,要懂得设备的原理、作用机理和副作用,开发、改造设备的功能;同时,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潜心研究医学工程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技术。
建议大家,要特别注意把职能业务工作与科研相结合;科研工作应根据医院级别、规模、专业特点的不同,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好尺度;帮助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理工知识与技术,也应成为理工医相结合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