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37医院服务川藏线部队官兵纪事

2018-12-13 21:51:49浏览:97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一条崎岖的路,通向远方,通向那风雪的故乡……”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上,阵阵嘹亮的歌声随风飘荡,回响悠长。   蜿蜒

  “一条崎岖的路,通向远方,通向那风雪的故乡……”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上,阵阵嘹亮的歌声随风飘荡,回响悠长。

  蜿蜒逶迤的山道尽头,几辆军车正“喘着粗气”缓缓前行。车内,是川藏兵站部第37医院的“健康送军营”医疗小分队。

  今年夏天,他们唱着《向远方》走上天路,一路上穿越高山峡谷,克服高寒缺氧,到高原哨卡为官兵送去健康。

  兵心工程 义不容辞

  高高的川藏线上,散布着医院保障的数十支体系部队。

  这些部队常年在生命禁区执行任务,官兵天天与高寒、高湿、缺氧等恶劣环境打交道,疾病不知不觉“潜伏”到身体中。

  今年初,医院决定集中组织一次体系部队的健康体检,为每名官兵赠送一本健康手册、建立一份健康档案、开具一张健康处方。医院党委“一班人”统一了思想:“这是一项健康工程,更是一项兵心工程,抓好落实,我们义不容辞。”

  事不经过不知难。医院负责保障的体系部队,涉及兵站部、军分区和武警部队等数十个师团级单位,要想一人不缺、一项不漏的完成体检任务,谈何容易!

  为此,医院多措并举,由院长、政委牵头挂帅,调整医院工作计划,与基层部队“对表”,为官兵体检腾出时间、场所和设备;引进先进体检仪器设备,启用新配发的医疗卫生装备……

  “部队下不来,我们就上去。”针对部分官兵无法到院体检的实际,院长杨人懿带领“健康送军营”医疗小分队,走进高原、走上雪线巡检。

  跋山涉水 无惧艰险

  枝繁叶茂的5月,“健康送军营”医疗小分队收拾行囊,踏上了冰封雪裹的川藏线。

  车行在崇山峻岭之间,壁立千仞的悬崖和一闪而过的深谷,惊得小分队中的女同志握紧拳头,闭上眼睛。可每到一地,大家顾不上休息,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首次上高原,信息科博士郭昊脸色发白、嘴唇发紫,可他坚持战斗到底,一项不落地完成医疗设备操作程序,有时实在难受就吸口氧气再继续工作。在某独立营,他还专门组织了一次集体心理疏导。

  高原环境异常恶劣,娇贵的医疗设备不时闹点“情绪”。为了不影响官兵体检,工程师唐建林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赶在大家开工前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在海拔4100米的理塘,放射车突发故障,年届五旬的他忙上忙下连续工作3小时。故障排除时,他虚脱瘫倒在地。

  天路入云,崎岖难行。由于车辆携带仪器设备负荷较重,加之高原行车动力不足,驾驶员曾志威一路就像与汽车进行“搏斗”,不时还要站起身来猛踩油门、刹车。一天下来,常常累得手握不住筷子。

  “与高原官兵相比,我们这点苦累算不得什么。”护士胡桃告诉笔者,看着高原官兵粗糙的皮肤、干裂的嘴唇,总觉得自己为他们做得太少。

  感受崇高 服务基层

  走上天路,医疗小分队的同志无时无刻不深受震撼和感动。

  “氧气吃不饱,六月穿棉袄,冷馍就雪团,生死在分秒”。面对艰险恶劣的环境,一茬茬川藏线官兵几十年如一日,用血肉之躯牢牢守护着这条“生命线”。

  感受崇高,大家决心以更好的服务质量回馈英雄的川藏线官兵。一路走来,他们用心记录恶劣环境对官兵健康的影响,采集了数十种高原常见病和不同岗位易患的职业病病理数据。

  仔细研读走下川藏线同志的报告,医院党委迅速提出“使命向川藏线拓展、任务向川藏线延伸、保障向川藏线贴近”的口号,要求全体医护人员面向高原基层官兵,改善服务水平。

  川藏线汽车部队官兵易患颈、腰椎病,医院就专门引进技术组建疼痛康复科,为汽车官兵服务,宣讲颈、腰椎病的预防和康复知识。

  他们还对照体系部队提供的名单,建立起一套“挂账销账”制度——逐一通知所有因故没有参加此次体检的官兵,只要有机会路过医院,随时都可以享受一站式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武警总医院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转战清仁乡灾民安置点

上一篇:

武警总医院灾害救援研究成果登上国际军事医学交流舞台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