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强
[人物档案] 来到空军总医院工作11年,10多次被机关、科室抽调到重要技术岗位帮助工作,2次代理分队长,五六个单位争着抢着要“挖”他走,他却“执迷”勤务班长一干就是10年,带出了全院有名的模范班。初见马千途,个头儿一米八,却比较精干消瘦,笔者不禁惊讶:你咋这么瘦啊?他一脸憨笑。战友们凑上来说:“我们马班长瘦虽瘦,胸中却有颗强劲的‘CPU’!”
形容马千途身上有“CPU”并不是开玩笑。当兵前,他曾苦学3年计算机专业,练就一身过硬技术。毕业时,已是省城好几家软件设计公司竞相争抢的“IT人才”,可他的选择却让所有人意外——“我要当兵”。马千途出生军人世家,祖父曾是抗美援朝老英模,父辈们几乎个个都有从军经历,让他打小便烙上了浓重的从军情节和特殊的气质,踏实、稳重、勤快、肯吃苦,加上电脑“玩”得棒。一入伍,他很快成为战友们公认的“标杆兵”。
平凡勤务岗 经受大考验
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袭来,空军总医院成为上级指定的非典防治定点医院。在肩负防疫救治重任的同时,医院也成了最危险的地方。除日常医疗救治外,消毒防疫成了一件急难险重的大事。经过再三考察,院里决定将把这项“既不简单又不安全”的重任交给素有模范班之称的勤务队勤务班。“大敌”当前如何打赢?马千途胸中那颗CPU开始了高速运转。为全面迅速地掌握消杀防疫的意识技能,他一有空闲便跑到感染控制科、感染内科和呼吸科,一遍遍请教专家、操作演练;带着副班长在院里扎扎实实踩了两天,哪里人流密集?哪里是易感区域?哪里有防疫死角?都摸得一清二楚。17处重点消杀区域,21个重点监控死角,十几万平米的室内外消杀面积……回到班里,他打开电脑,用各色符号将医院平面图标记的密密麻麻,设计制作出一套科学系统的消毒统筹方案、图表。四五月的北京,气温窜升,穿着又厚又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到污染区、半污染区执行消毒作业,每次回来能从里面倒出约半斤重的汗水。在一般区域作业,虽不必穿戴厚重的防护服,却得一直“浸泡”在84消毒液的喷雾里,恶心、呕吐是家常便饭,全班人的头发都被熏得干黄,作为班长,马千途时时处处冲在第一个,脏活累活他干得最多。短暂而又漫长的两个多月时间,马千途带领全班,每天都冒着感染非典的危险,圆满完成了院内的消毒防疫任务,各级卫生防疫检查组的专家每次到空军总医院检查,都由衷赞叹:“你们医院的消杀工作无可挑剔。”他却生生累瘦了15斤。
建设信息化 “尖兵”显本色
近些年,现代医疗技术迅猛发展,迫使卫勤保障领域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04年,空军总医院率先开展与先进的“军卫一号”信息化卫勤保障管理系统对接工程。得知这一消息,马千途兴奋异常——自己过硬的计算机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马千途是个善于主动出击的人。一天,他拿着简历出现在时任计算机中心主任盛文彬的办公室,“我是勤务班长马千途,我今天毛遂自荐,想为医院对接‘军卫一号’做点事。”“小马真诚自信的表情,直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盛主任决定考考他。软件应用、硬件组装、电脑维修、网络排除故障、数据库关键字查询、程序编写……马千途样样精通,“军卫一号”的基本概念、应用前景以及对卫勤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他都说得头头是道。马千途不打无准备之仗,去见盛主任前,他一直泡在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汲取了大量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知识。“我向院里申请,你明天就来上班。”盛主任怦然心动。马班长却提出了一个不容讨价的条件,“我不能离开勤务班,只能晚上和周末来您这儿帮助工作。”虽然只有业余时间,马班长却把这份“第二职业”干得风生水起。他先后参与了大批量硬件的换代组装、信息工作站的组网测试、数据库的编写推演等对接“军卫一号”工程的重头任务。和同事们一起两次成功抢修全院网路系统瘫痪重大突发险情,5次及时发现网络重大隐患并快速准确排除。那几年,由他负责的体系部队师以上干部体检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几乎年年受到总后首长机关的点名表扬。
能干大事的马千途,也从不排斥把身边的小活儿干得精彩漂亮。作为出了名的电脑、网络“诊疗专家”,各科室由他维修过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不计其数,由他诊断排除的网络问题更是数不胜数。他的电话24小时开机,只要科室有求,哪怕个人家里有求,他便应声而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跨界”搞工程 一样能精通
“好马能驰千条路。”马千途的名字折射出他不走寻常路的性格。2009年底,空军总医院新建高干病房楼——东楼进入了紧张的后期装修。当时,营房科急需一位计算机技术过硬的技术员。时任军务科科长、现在的院务部部长章泽彪力荐马千途。马千途带兵能力强和计算机水平高早已名声在外,可要说他懂工程大家心里就没底了。之所以敢力荐,章泽彪自然有他的底气,因为他从各方面了解到这个兵已经自学了好几年CAD工程制图技术和工程预算课程,还到首都师范大学专门进修过平面设计等课程,精通Photoshop和3Dmax等图像处理软件。又是一次现场考核,马千途设计出的CAD图纸堪称专业。主管后勤建设的副院长卢少宏当即拍板,“就他了!”
一年多时间,马千途依然班里、工地两头跑。施工方提供的两千多张图纸,他一张张一遍遍仔细校对,任何一处微小的错误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一次,装修队针对他指出一处错误较上了劲。因为按他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装修队每装一间房就要“损失”几百元,百十间房下来就是十好几万,吵着闹着要找院里理论。理论就理论,马千途倔上了牛脾气。最终,设计单位、材料公司、装修队,多方对质,证明他的计算结果完全正确,装修队心服口服。这几年医院大项工程接连不断,马千途利用业余时间先后设计绘制了两千多张平面图、一千多张立体图和数百张剖面图,还打印、装订了50余卷营房档案,录入3套大型电子化数据库,为医院筹建起了首个系统完备的营院档案资料室和信息化查询档案室。
风风火火整十年。十年里,马班长不仅种好了“别人”的地,还养肥了自己的“田”。勤务班年年被各级评为“优秀班排”或“先进集体”。他先后带出了14名班长,介绍38人光荣入党,14人考入军校或士官学院,30人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1人次荣立三等功,并始终保持着“学科技、强素质、精武艺、谋打赢”的优良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