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开始抗凝治疗 每周都要查INR

2018-12-13 21:53:53浏览:95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的病因包括房颤、心脏瓣膜病等。房颤如果得不到规范的抗凝治疗,其中风率和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的病因包括房颤、心脏瓣膜病等。房颤如果得不到规范的抗凝治疗,其中风率和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另外,对于接受了心脏瓣膜置换、瓣环植入等手术的患者而言,血液流过人工瓣膜或成形环时容易在周围凝固而形成血栓,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很多患者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术后抗凝治疗也非常关键,否则术后发生出血或栓塞的风险很大。因此,规范、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和做了心脏瓣膜置换、瓣环植入等手术及其他血栓性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患者要定期监测INR水平

  有些患者向医生询问,自己一直坚持抗凝治疗,怎么还会中风呢?其实,导致这些患者抗凝治疗无效的原因主要是抗凝药物的剂量使用不当。抗凝治疗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血液凝固指标,适时对服用的抗凝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因为抗凝药物剂量过大容易引起出血,而剂量过小又起不到抗凝作用。另外,抗凝药物的抗凝作用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患者年龄、体重、饮食习惯、服用的药物、基因亚型等。因此,不同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时,首先要定期监测血凝固指标,临床上主要使用的是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指标。INR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有效的计量单位,其目标值范围INR2.0~3.0,医生会根据患者的INR水平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INR的监测,这对于医生及时为患者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患者出血或形成血栓非常重要。

  对于刚开始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监测频率原则上为每周1次,连续监测3~4次。待INR值稳定后,可改为每两周1次,连续监测3~4次。待INR值再稳定后,可改为至少每月1次。如果遇到检测结果不稳、超出抗凝目标范围、需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等情况,仍需每周监测1次,待稳定后再慢慢延长间隔时间。

  一滴血就能测出凝血指标

  INR监测频率比较高,特别是开始的几个星期,每周就得检查一次,而且患者每次到医院后都要经过预检、开检验单、经静脉抽血后将样本送实验室,然后等待检查结果,往往当天拿不到化验报告。整个过程不仅耗时长,而且频繁静脉采血还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心理压力。另外,如果没有专门的抗凝门诊,患者可能就分散在普通门诊的不同科室就诊,导致患者得不到规范的指导。

  鉴于此,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抗凝门诊采用专门的凝血检测仪,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方便、安全的方法监测INR值,只需在手指上取一滴血液,在1分钟内即可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避免了静脉抽血的不便与痛苦,不仅缩短了就诊时间,还可以立即得到医生的咨询和指导。同时,抗凝门诊还与临床药师展开药学监护的紧密合作,协助医生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剂量,及时调整抗凝方案,保证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全面实现抗凝治疗规范化、个体化、最优化管理。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抗凝门诊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出诊专家:王东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肛门下坠警惕直肠癌

上一篇:

手外伤石膏固定须规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