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血管功能检测新理念

2018-12-13 21:54:08浏览:23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血管内皮是位于血管壁和流动血液之间的单层扁平细胞,为血液提供平滑的物理表面。现代血管生物学研究认为,血管内皮除了完成血液
血管内皮是位于血管壁和流动血液之间的单层扁平细胞,为血液提供平滑的物理表面。现代血管生物学研究认为,血管内皮除了完成血液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外,还产生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机体最大的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其重量等同于肝脏。它产生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抗血小板血栓形成、抑制炎症等作用,对维持正常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未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早期,检测内皮功能病变,并及时有效干预,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目前临床上多通过超声检测FMD值(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来早期评估血管病变,确定血管内皮受损的阶段。目前名为UNEX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在国内正逐渐推广应用,其采用三组合“H”型探头检测,可实时、准确捕捉血管的最大直径,得出FMD值,检测结果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准确性高,重复性好。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主要参数包括baPWV(脉搏波传导速度)和ABI(踝臂指数)等。通过baPWV检测可以评估血管壁弹性功能,ABI检测可反映血管壁结构变化,二者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重要临床指标。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于高血压综合管理、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的预防具有深远的意义。

  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包括cSBP(中心动脉压)和AI(反射波增益指数),cSBP作为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指标不容忽视。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如果肱动脉血压得以控制,而cSBP控制效果不佳,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依然会很高。同时,AI的检测可反映心脏后负荷,以预测未来总体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运用中心动脉压检测仪可以同时完成cSBP和AI检测。

  测量FMD、baPWV、AI的技术简单、无创,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在疾病早期预测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尽管这些指标在病情进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均可以作为管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指标。通过FMD、PWV、ABI结合cSBP和AI的检测,可以贯穿于血管病变早期、中期和后期的整个过程,为临床最大化评估整体健康及心血管相关疾病提供参数,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继2008年“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中推荐使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和中心动脉压检测仪后,以上检测方法均被列入《心血管防治指南和共识2012》。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第82医院责任护士轮做讲师

上一篇:

总后卫生部李清杰副部长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宝兴县灵关镇临时医疗点慰问指导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