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因为需要长期治疗,耐药难以避免。目前国内外做了很多研究,发表了一些专家共识。作为长期在一线诊治病人的临床医生,我从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即遵循指南和个体化治疗原则,预防为主,延缓耐药的发生,发生耐药后要及时处理。
初治首选干扰素或抗病毒强、耐药低的核苷(酸)类似物(NAs)。干扰素治疗不发生耐药。年龄较轻(小于30岁)的患者,特别是育龄期妇女,如首选干扰素治疗,可能在有限疗程(半年~1年)内完成阶段性治疗,达到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目标。最近,我国众多专家又达成共识,进一步指出,初始选择高耐药基因屏障药物,不仅能降低耐药的发生,减少耐药相关的并发症,同时需在治疗前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减少治疗监测的次数,并降低挽救治疗的需求和节省相关成本。
关于联合用药,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包括无交叉耐药NAs的联合,以及干扰素与NAs联合等。目前较一致的共识是对高病毒载量(>107拷贝/毫升)、反复出现的顽固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等特殊患者,可考虑初始联合治疗。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可避免发生耐药。通过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疾病特点和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坚持接受规范治疗和定期监测。我市建立了肝健康俱乐部,定期开展肝病健康教育,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