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韩 振□
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救护人员迅速赶赴灾区,为救治受伤群众日夜奋战。他们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为履行责任自我牺牲,为救治伤员坚守险境,他们是灾区群众最可靠的生命保障线,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肯定。
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4月20日地震发生后,仅仅过了半个小时,当地救护人员就将第一名伤者送往医院抢救。连日来,医疗救护人员为了给灾区群众提供及时的救治,时刻与时间赛跑,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危急的生命。
“快点!快点!有重伤员需要救治!”21日0时,一声大呼瞬间让芦山县人民医院临时急救点忙碌起来。10余名来自解放军第42医院的医生们迅速在急救点集合,在地震中受伤的12岁小女孩高诗琴随即被抬上病床。
“快拿氧气罩!”“快拿注射器!”……一个个洪亮有力的声音响起,有医生为高诗琴挂吊针,有医生为她监测心跳,有医生为她注射药品。“左侧胸腔和腹腔出血,肝脏、脾脏受损,出血部位不明确,急需进行腹腔探查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赶快!”在主治医师的指挥下,医生们迅速而有序地忙碌了起来。
类似的场景,在芦山地震临时急救点很常见。但对于解放军第42医院的院长唐伟革来说,每次急救都是一次艰巨的考验。“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唐伟革说,他需要对急救进行指挥协调,确保所有环节紧密无间。由于他带领的救护队承担着急救的重要任务,为避免出任何差错,他几乎参与了全部的急救手术。4天来,他只休息了几个小时,但却率领团队挽救了28个濒临危险的生命。
地震发生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副院长张合清率领医疗救助队走村入户进行巡诊,寻找不方便外出求医的伤员。75岁的白其昌老人家住芦山县龙门乡五星村,地震来临时他和老伴拼命往外跑,却被墙上飞下来的砖头击中了左小腿,造成严重骨折,疼痛难忍。由于孩子都不在家,老伴年纪太大,老人无法外出求助。
张合清巡诊时查看了白其昌的伤情,发现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残废,就立即调度手术车,在老人家门口实施手术。脱离危险的白其昌感激地说:“看到你们来,我一下就踏实了!”
为履行责任自我牺牲
强烈地震牢牢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激发了白衣天使们的神圣使命感。他们为了奔赴灾区抢救生命,有的向组织隐瞒自己的病情,有的选择离开病重的家人,为了履行责任不畏艰难,自我牺牲。
23日19时,芦山县太平镇卫生院32岁的医生张学琼突然昏迷不醒,同事迅速将她送到驻扎在芦山县人民医院旁的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抢救。经检查,她有心脏病病史,过度劳累导致这次心脏病突发。
“从20日地震发生,到心脏病突发,她一直忙着抢救受伤群众,几乎没有休息,谁也不知道她有心脏病。”她的同事惊讶地说。巧合的是,抢救张学琼的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许平,也是带着肺病奔赴芦山灾区的。
与许平住在一个房间的同事介绍,他每晚都会剧烈地咳嗽五六次,后来才知道他患有肺病。其实,3年前参加玉树地震医疗救援时,许平就患有肺病,但为了参加抢险救援,他一直隐瞒此事。
“玉树地震发生时,我正担任重庆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带领医疗救助队奔赴玉树地震灾区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履行职责;芦山发生地震时,虽然奔赴地震灾区不再是我的职责,但我有玉树地震救援的经验,我必须要去。”许平坦然地说。
与这些带病上阵的救护人员抱着相同的理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应急办副主任张国新顾不上照顾病重的岳父,主动请缨迅速抵达灾区,指挥、协调医疗救援力量。
为救治伤员坚守险境
地震发生以来至24日12时,灾区共发生余震4088次,其中3级以上余震104次,5.0级~5.9级4次。面对剧烈的地震,救护人员们首先想到的是医治伤员,置自身安危于度外。
地震发生时,解放军第37医院麻醉科护士长王丽君正准备出门。“突然房顶开始往下落砖头,我赶快把3岁的女儿护住,躲在门后。她吓得不行,不停地大叫。暂时平静下来后,我打开房门从四层跑到楼下的安全地带。一路上,听到砖头纷纷落在地上,非常害怕。”
跑到外面的王丽君想到地震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把孩子交给邻居熟人照看,自己飞速向医院跑去。她的办公室在六层,等她跑上去的时候,看到24岁的值班护士胡桃虽然惊魂未定,却正拿着扫帚清扫房顶上落下来的天花板。
“地震把胡桃吓坏了,她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等到地震平息后才出来,看到这么多天花板落在地上,她想到一会儿可能有伤员,先去手术间检查了手术器械是否充足,看到齐备之后,又开始打扫掉落的天花板。”王丽君说。
她们猜得没错,半个小时后,医院就接到了伤员手术通知书。伤员是一名2岁的女孩和她的妈妈,她们在跑出来的过程中,均被砖头砸中头部,造成颅脑损伤,呼吸和心跳困难,处于昏迷状态,需要抢救。
对这名女孩进行手术期间,余震不断。“震感非常明显,手术室门都在响,手术灯和输液瓶剧烈摇摆,部分药品从架子上滑落在地。但小孩基本没有意识了,必须尽快完成手术。”王丽君说,经过3个小时的抢救,这名女孩终于脱离了危险。
4月23日晚,王丽君在微博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也正是地震灾区医疗救护人员的共同心声:余震来袭,我们依然坚守岗位,并不是我们不害怕,而是手术患者不允许我们害怕;并不是我们不想离开,而是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让我们战胜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