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麻风 容易疏忽的皮肤病

2018-12-06 15:59:25浏览:81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昨天是第57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23届中国麻风节  主题:消除麻风歧视,共享和谐文明  患病初期症状隐匿  麻风病是一

  昨天是第57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23届中国麻风节

  主题:消除麻风歧视,共享和谐文明

  患病初期症状隐匿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我国已流行了2000多年,至今仍“苟延残喘”地在部分贫困地区并随着人口流动“漫游”。其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病人。目前每年新登记麻风患者约1600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西藏东部(占全国新登记麻风患者的1/2)。麻风病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传染的,因此患病初期症状隐匿,不易引起患者的警觉,以致发病当年被发现和治疗者只占当年发病患者的13.6%。

  抵抗力比较强的少菌型患者  在患病初期表现为一块或数块表面干燥、边界清楚、不痒的红斑或斑块。之后可出现麻木感,伴皮损肢体周围神经粗大和肢体畸残。

  抵抗力比较弱的多菌型患者  在患病初期表现为面部、躯干和四肢的红斑或斑块、表面光滑的结节和弥漫性浸润,眉毛稀疏脱落,面部浮肿,球结膜充血,可无麻木和肢体畸残。如果此时做麻风杆菌检查可出现阳性结果。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出现麻木感和周围神经粗大,两眉脱光,出现面目全非的晚期症状。

  目前我国每年新登记的麻风患者的平均确诊延误期长达3年,这就为患者传染周围健康人群埋下了隐患。

  了解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麻风杆菌。据报告,未经治疗的患者喷嚏中有上千万个麻风杆菌,可严重污染环境。密切接触者如反复吸入含有麻风杆菌的分泌物,或皮肤伤口反复接触含有麻风杆菌的污染物就容易罹患麻风病。

  在麻风病的高流行区,麻风杆菌的感染是普遍现象,但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免疫力和与患者接触的密切程度。绝大多数人在感染麻风杆菌后会产生抵抗力而不发病。而麻风患者的子女或亲属则存在遗传易感性,加上密切接触病人,因而发病的危险性较高。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潜伏期为2~3 年,少数可长达10余年。

  高度警惕不痒的皮肤病

  由于麻风病的高致残性,往往使人们谈“麻”色变。但自上世纪8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全世界已治愈1300万患者。这说明麻风患者只要能够得到早期诊治,就能彻底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但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非易事。关键是很多患者因为没有皮肤瘙痒而不把这种皮肤病当回事。因此,当医生遇到无瘙痒症状的皮肤病患者时,应高度警惕是否为麻风病。笔者曾遇到一位患者,躯干和四肢皮肤出现很多不明原因的红斑,没有任何不适感觉,也不痒,曾被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生诊断为麻风病。但这位患者坚决不承认自己有麻风病,并误认为医生在败坏自己的名誉。直至皮肤损害加重,眉毛脱落,渐渐出现麻木和手足残疾,才肯接受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但为时已晚。

  预防关键:切断传播途径

  1.宽敞、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有利于降低麻风病的发病率。

  2.教育病人在打喷嚏时用双手遮捂口鼻,然后洗手。密切接触者应在麻风患者打喷嚏时立即回避。

  3.在麻风高流行区,尽量避免在劳动中损伤手足皮肤。一旦发生皮肤损伤,应立即加以消毒和包裹。

  4.及时发现病人并给予正规治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链接

  防麻两问题

  1.部分地区疫情仍无明显改善。由于尚无有效的疫苗,部分地区疫情仍无明显改善,甚至呈上升趋势。

  2.流行地区误诊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麻风存有恐惧和歧视心理,影响了麻风患者的主动就医。此外,据统计,近10年来约70%的新麻风患者曾被误诊。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供稿)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吃牛羊肉别太贪嫩

上一篇:

少看电视可增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