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为抢救生命而战――记武警总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2018-12-13 21:57:25浏览:72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这是一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医疗救援英雄群体”:曾经21次出色完成国内外地震、海啸、泥石流救援任务,多次受到国家和军队有

     这是一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医疗救援英雄群体”: 曾经21次出色完成国内外地震、海啸、泥石流救援任务,多次受到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这是一支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医疗救援专家方阵”:来自11个不同学科的医护专家,有10名队员曾先后15次至20次执行过救援任务,对灾害救援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经受过考验。

     这更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医疗救援精锐尖兵”。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武警总医院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作为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的“国家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不惜代价,攻坚克难,和“黄金72小时”赛跑,争分夺秒,全力救治伤员,为抢救宝贵生命而战,为捍卫生命尊严而战!

 “国”字队“闪电飞驰”速度

――火速集结,星夜兼程第一时间到达灾区

     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雅安发生里氏7级强烈地震。灾情就是命令!10时30分,卫生部下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出队命令,武警总医院立即组成了来自骨科、胸外科、重症监护科、急诊科等11个科室组成的19人医护专家医疗队,由医务部主任刘惠亮担任队长。

     10时40分,总院集结命令下达后,19名队员放下手中一切工作,从四面八方急速往医院赶。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马立芝正在抢救间抢救一名病人,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将病人情况交待与同事,简单收拾了必备物品,没来得及回家,在电话里告之爱人和孩子要出队的消息。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席梅,儿子骨折才三天,就接到出队命令,将孩子托付给爱人奔赴受灾一线。这次救援行动,还是首次随医疗队派出的后勤保障军需助理张晗和士官崔江鹏负责后勤保障,准备完单兵食品、水等食品及生活物品,全面照顾每个队员生活起居,崔江鹏刚新婚一周就接出征命令,毫无怨言地奔赴灾区……还有许多队员在医院值班或在家休息,虽然每个人的小家都有牵挂,但为了抢救灾区的鲜活生命,他们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执戈待发!

     16时30分,总医院医疗队携带价值320万元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其中包括心电监护仪、便携式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和制氧机等,火速集结北京首都机场。晚20点,飞机到达成都双流机场,随即乘坐大巴车,22时到达灾区雅安市人民医院,队长刘惠亮与雅安市人民医院抗震救援指挥部接洽后,分为内科、外科和医技三个小组进入医院相关科室,没有休息一分钟,没来得及喝一口水,便马不停蹄地全力投入救治伤员的紧张而繁重工作之中。

     22时以后,救援车从灾区转送到雅安市人民医院的受伤患者,越来越多,抢救任务也越来越重。这时有消息说,重灾区宝兴县受阻的道路快通了,将会有大批的伤员转送到这里来,虽然连续奔袭忙碌,队员们似乎忘却了疲惫,忘却了劳累,参与抢救诊治前方病人180人左右,重伤员转送华西等大医院。等送来的伤员全部收治完毕,已是21日的凌晨4点多,这时队长刘惠亮和队员们熬得眼睛都红肿了,布满了血丝。刘队长决定让大家分批休整一下,他饱蘸深情地说:“同志们,先喘口气,养精蓄锐,尽快调整一下精神状态,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的伤员等待着我们去救治。咱们稍稍休整,就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新的战斗!”

“国”字队“妙手回春”技艺

——和“黄金72小时”赛跑,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灾后,雅安市人民医院门前,救护车急切的嗡鸣声不断地响起,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忘却了休息、忘却了吃饭,忘却了劳累……救援队共参加急重症抢救20余次,复杂手术3台。一场“和黄金72小时赛跑,珍视生命尊严,抢救宝贵生命”的攻坚战、突击战就此打响!

      4月21日,天刚刚亮,6时40分,雅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正在执行救援任务的武警总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听到一阵紧急的救护车声,一位神志不清、心跳骤停的男青年被单架抬进抢救室。重症监护科副主任医师杨钧迅速展开抢救,经查,28岁的徐正达,在地震时房门被重物挡住,患有哮喘的他无法出去,药物喷完后,空气不好,又紧张惊吓,身体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等救援人员把他救出时,他已陷入昏迷,杨钧了解病呢诊断因缺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引发缺氧性脑病和肺性脑病。迅速为其施行心肺复苏、进行脑保护、建立静脉通路……1个小时的紧张抢救,徐正达的心跳、血压逐渐恢复正常,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4月22日早7时,总医院医疗队队长刘惠亮换上手术服,并武装上30多斤重的防辐射铅服和铅制围脖,消毒完毕,进入导管室内,与医生张海波一道,在数字减影机和血管内超声仪的监测下,娴熟地经右臂桡动脉沿血管将导管及支架送至心脏的梗塞部位,撤走导管,半个小时间,手术顺利完成。“谢谢北京的专家,谢谢亲人武警官兵,手术后我的心一下就‘轻松’了!”下了手术台,患者赵玉明激动得热泪盈眶,被护士安全送回病房。这是医疗队为群众成功实施的首例心脏介入手术。

     4月25日,从早上外出巡诊直至傍晚6时,仍在重灾区宝兴县、双石镇等地巡诊的刘主任接到张海波电话后,顾不上休息,地赶回雅安,7点进入导管室,救治一名心杂先心病患者余元龙。病人今年37岁,从小患有先心性心脏病,总是感冒,可是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进行手术,身体每况愈下,跑几步就喘得厉害,加之他的妻子怀孕,快当爸爸了,成为一名健康人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4月20日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他受到惊吓,情绪紧张不安,4月23日晕倒后送至雅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经检查,他的动脉导管未闭达12mm,心脏增大,三尖瓣重度返流,如再不手术,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雅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海波针对这种复杂先心病,年龄又偏大,于是想请正在雅安参与医疗救援的武警总医院医疗队长、心内科专家刘惠亮会诊、手术。在数字减影机和血管内超声仪的监测下,刘主任娴熟地经右腿股动脉沿血管将封堵伞送至心脏的未闭合部位,撤走导管,手术顺利完成。患者余元龙,经过武警总医院医疗队长、心内科专家刘惠亮的妙手,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用一枚“小伞”为他迎来“新”生命!康复后,患者余元龙快活得像个小孩,逢人便讲:“橄榄绿,是最美的色彩,军人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国”字队“敢于亮剑”精神

——突进“生命孤岛”,不畏艰险转战重灾区 

      不抛弃、不放弃,斗志昂扬,敢于“亮剑”。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伤病与离别,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来到他们身边,挽救伤者的生命,减少他们的痛苦,为了挽救一个个受伤群众的生命,所有参与救援的医护人员们都竭尽全力,真情呵护。几天来,救援队无论面临多少次余震、多少次高山飞石、多少次山体塌方,无论路途有多远,山路多难走,仍然勇往直前,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灾区一线抢救受伤的人民群众。他们在救治伤员的同时,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做好灾区防疫工作,洗消帐篷497余顶,重点对厕所、下水道、垃圾点等地进行消毒灭菌,总面积超过7万平米,心理疏导400余人次,发放震后健康知识宣传册1000份。

     带队总指挥郑静晨是第一个到达灾区的院士,他与队员同吃干粮同住帐篷同去巡诊,医疗队长刘惠亮在灾区医院为重症患者会诊、手术、查房,穿着30斤的铅衣做手术及指导手术,一站就是两个小时,经常顾不上吃饭。队员们每天工作到凌晨,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女队员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席梅,每天为80余名伤病员进行超声检查……队员们营地就驻扎在帐篷中,每人一块60公分的塑胶垫,有的有睡袋,有的就裹着救援服席地而睡,遇有余震,感觉地像是裂了似地摇晃,强烈时,感觉像是石头砖块齐刷刷地砸了下来。队员们没有热水喝,没有办法洗澡,出外巡诊的队员们一天奔袭百十公里,面临的次生灾害情况复杂,沿途道路崎岖,山路很险,特别是5级以上余震不断,各种救援的车辆排成长龙往震中进发。通往震中的路总是被巨石堵住。

     “群众出不来,我们就走进去!”这是救援队给自己定下的铁律。为科学施救,队长刘惠亮果断将队伍分成两个医疗分队,一组在医院院前急救,一组深入重灾区。从4月21日起,每天早出晚归,一天一个点,徒步就有1万公里,厚重的救援靴把队员们的脚磨起了泡,强烈的阳光灼伤了队员们的胳膊,为节约时间总是饥一顿饱一顿,余震不断飞石滚滚山路险阻,但阻挡不了救治群众和巡诊一线官兵的心,再苦再累也值得,从镇到乡再到村,身着紫红色救援服队员们的身影,给受伤的群众带来的生命的希望。

     4月21日,从芦山镇往龙门乡走,60公里队员们一路巡诊,途经王村时遇到大量村民求助,队员们为他们量血压、清创外伤、脱臼复位等,将携带的村民急需的感冒药、止疼药等分发给他们,正在这时,余震来了,只听见山那头一声巨响,接着地开始强烈地左右晃动,像是要裂开一个口子,已倒塌的房子砖块再次稀里哗啦地往下掉,村民们开始惊恐地大哭,到处乱跑着躲避,20秒之后,余震过去了。队员们大声地劝慰村民:“别紧张,别怕,有我们在!”因前方20公里处还有需要救治的群众,救援队告诉村民们:“后面还会救援队,请你们放心”。村民们动情地连连说:“有你们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帮助,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心里就踏实多了!”他们依依不舍地像欢送亲人一样,含泪送别救援队队员。

“国”字队“姓军为兵”本色

——竭诚暖心服务,用真情抚平士兵伤痕

     姓军为兵,是军队医院的根本宗旨目标,是竭诚服务的鲜明特征和本色。在最危险的地方,在最紧急的时刻,我们的武警官兵永远冲在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始终保持昂扬的战斗精神,把温暖和希望送到受灾群众心中。救援队积极开展为执行救援任务的武警官兵送医送药,先后赴雅安市支队、宝兴县中队、芦山县中队,以及在清仁乡、龙门乡、双石镇、宝盛乡、红星村及玉溪村等执行救援任务的成都指挥学院、四川总队官兵慰问巡诊官兵1600余名,并转送重伤员3名(其中1人转往武警总医院治疗),组织远程会诊1例。

     4月21日中午,武警交通三支队六中队官兵正在奋力抢通从宝盛乡到玉溪村水库的公路,突然发生强烈余震,近百方碎石从山顶砸落。为保护过往群众,工程师宋永科和下士燕凯凯被飞石击中。宋永科头部受伤昏迷,燕凯凯颈椎受创。转送华西医院诊治。

     4月22日下午,武警总医院医疗队到宝兴县某中队巡诊时才发现,战士乔桥因在废墟救,左小腿被石块砸中,肿的像萝卜一样,却仍然坚持战斗在前线。副队长张开为他检查时发现,很可能是韧带损伤和骨折,因立即转送医院手术治疗,一听说要转送,乔桥却拼命反对,说:“我的工作还没完成,我的战友都在彻夜工作,我不能撤!我不能当‘逃兵’啊!”一再的劝说下,救援队安排乔桥转至北京武警总医院治疗。4月23日22点30分,乔桥入住骨一科,经过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他左下肢踝关节韧带断裂,第5跖骨骨折,骨一科主任邢更彦立即展开手术。

     4月24日下午1点半,刘惠亮主任带领医疗队简单吃些单兵食品,顾不上休息,赶到宝兴县武警某中队,中队的大部分战士都出外执行任务了,还有一部分留守,负责中队一处暖心安置点的保障任务,这时,一名战士脸上的皮炎引起了刘主任的注意,一检查,发现这名战士的全身都有红色的疹子,但这次没有皮肤科专家,于是通过远程会诊连线到了北京武警总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志强,李志强检查后答复,这名战士由于连日参与救援任务,劳累又休息不够,而导致的神经性皮炎,得吃药抗炎。刘主任立即打电话让雅安的医疗队准备药品,明日来巡诊的队员们再带来。战士感动极了,发自肺腑地说:“总院医疗队就是我温馨的家啊!谢谢你们!”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8天8夜,总院救援队与灾区人民一道,栉风沐雨,患难与共,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武警总院医务部主任、队长刘惠亮的带领下,兵分两路,驻扎雅安市人民医院开展院内急救的同时,克服余震不断,高温灼伤,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不顾高山滚石、塌方滑坡等危险,共赴芦山县、宝兴县、灵关镇、双石镇、清仁乡、龙门镇和宝盛乡等重灾区进村入户巡诊,为受灾群众及武警执行救援任务的一线官兵巡诊,累计行程超过1800公里,共计接诊3320人次,转送重伤员7人,为重症患者手术两例,开展远程会诊一例。因救援队的出色表现、真情行动,被人民群众亲切称为“党的一面旗帜”、“人民的守护神”,被官兵们深情誉为“时代的楷模”、“军人的标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行政查房有喜有忧

上一篇:

主动筛查 多重耐药菌不再“漏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