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可能难以避免,但可以将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灾难救援不应是临时措施,它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元素;施救者的行动不只是自发的,而应靠有组织的专业团队科学救援。要实现这些人道主义理想,需建设和发展灾难医学。如何发展?请看本期专家观点——
应建灾难医学培训网络
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医务工作者是灾难救援的先锋和主力军,但参与救援远远不够,普及和提高灾难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将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让亿万人民群众参与灾难救援是灾难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世界因各种灾难而死亡的人员中,亚洲人占绝大多数,而中国人又占了后者中大多数。我国已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灾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灾难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任务对各医学专业(内外妇儿、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创伤医学、急危重医学、军事医学等)进行研究。其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灾难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在一定的社区内,由不同的医疗资源、救援能力而带来承灾的能力不同。相同的破坏性事件对某些社区可以构成灾难,但对另外一些社区则不足以构成灾难。如何使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王一镗教授提出的现代灾难医学救援“三七分”理论是学科建设的支柱,其内容是:三分救援,七分自救;三分急救,七分预防;三分业务,七分管理;三分战时,七分平时;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三分研究,七分教育。“三分提高,七分普及” 是以三分的力量关注灾难医学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以七分的努力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灾害救生。
普及的重点对象包括社区居民、志愿者、医务工作者、灾难救援队员、特殊行业人员。因为,在灾难现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的绝大多数是普通群众。国内外资料显示,在灾难现场通常做出第一反应的是身边的人,他们可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实施决定性的自救互救,能使灾难中大多数伤员获得生存机会。
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以国家级培训中心为龙头、省级培训中心为骨干、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灾难医学培训网络,力争使成人居民人口中的10%接受救援知识的普及培训。
科研务必切合实际需求
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王一镗:为应对随时可能来临的灾难,须做好基础工作。而灾难医学科和应急医院便成为培育专业救援队伍的基础。
综合医院有那么多的专业科室,唯独缺少灾难医学学科的身影。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救援人员需有健全的体魄、专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以及巨大的勇气和崇高的思想。建议各省先有1~2所大医院组建灾难医学科,同时组建一支紧急医疗救援队,固定人员,定期集训。有条件的省需力争组建一所应急医院。2011年广东省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省级应急医院。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第一资源。一个学科的发展,还有赖于学科理念的发展与创新,这也必须由“人”提出并付诸实施。自2000年以来,已有武警后勤学院、同济大学、徐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江苏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相继开展了灾害医学专业教育。我国第八轮本科教材会议决定,原急诊医学教材改版为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材,预计明年出版。
灾难医学的科学研究,务必切合我国目前实际;科研预期达到的目的要有实用价值;科研计划,必须将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在刀刃上,课题周期不宜太长。科学研究必须是原创的,创新理念要经得起推敲,要在厚积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论证。由于我国灾难医学需要解决的难点甚多,每解决一个问题,即可提升救援水准,减少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
打造四位一体救援团队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侯世科:通过实践我的体会是,救援医学学科建设离不开“救援队伍、救援科研、救援教学、救援临床”四位一体的救援医学团队。
回顾国际灾难医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灾难医学和急诊医学联系非常紧密。1976年德国的美茵茨,发起成立了专门研讨急诊和灾害问题的组织,以后发展为世界急诊和灾难医学学会,1994年更名为世界灾害与急诊医学学会。这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关灾难的学会,当时的学会主席是心肺复苏创始人Peter Safar教授。迄今为止,国外大学还没有开设灾难医学专业相关学科,我们有多所大学已经开设该专业,2011年武警后勤学院的救援医学学科还被评为全军2110重点学科。所以,从学科建设起步看,我们并不晚。
为加大救援医学的学科建设,我院打造了“救援队伍、救援科研、救援教学、救援临床”四位一体的救援医学团队。围绕“救援医学”这个核心,设立了国家级救援队、救援临床中心和培训中心和救援研究所、实验中心、教研室等。
齐备的救援装备体系不可缺少。要有背囊化装备、箱组化装备、帐篷医院、车载医院,甚至方舱医院,这些加起来至少要花费上亿元人民币。应积极参与救援实战,只有实战才能锤炼队伍,为科研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我们已开展了救援组织管理、现场医学救治、心理应激、卫生防疫和装备信息等几个方向的研究,获得科技部、卫生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多项资助。当然,成功的医学救援离不开良好的临床技能,医疗救援医学培训基地应着重进行通用技能、基本技能和专科技能培训。
救援要有“十八般武艺”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拓展灾难医学救援思路,发掘适宜的医学救援技术,是科学应对灾难的重要命题。灾难就像不见硝烟的战争,笔者从战略、战术、战法三个层面,探讨灾难医学救援技术的研究思路。
1.救援链环战略观。以往人们谈及救援,多指灾难发生后实施的营救举措,但如果从救援的终极目标来看,仅凭灾难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显然不够。事实上,救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救援前、救援中和救援后构成的一个环环相扣的救援链环。树立这样一个救援链环的总体战略观,对于拓展灾难医学救援技术思路很重要。
2.救援思维战术观。提高救援技术,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救援技术研究思路的战术观:一是整合现有技术,二是转化进展中的技术,三是创造未来技术,旨在摸索出一条具有灾难医学特色的医学救援技术新路子。
3.救援技术战法观。一是救援前技术:提示灾难的预警技术,告知灾难的报警技术,识别灾难的分类技术,阻隔灾难的控制技术,模拟灾难的仿真技术,掌握灾难的避险技术;二是救援中技术:发现灾难的搜救技术,直面灾难的求生技术,减缓灾难的民俗技术,应对灾难的急救技术,规避灾难的次生技术,撤离灾难的转运技术;三是救援后技术:预防灾难的干预技术,认识灾难的传媒技术,化解灾难的心理技术,反馈灾难的信息技术,衡量灾难的评估技术,调控灾难的决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