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车祸致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术后伤口感染不愈4个月。患者伤后曾接受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反复换药,伤口不愈。查手术切口长25cm,中段有一约2cmx3cm大小的皮肤缺损,胫骨外露,呈瓷白色,渗出淡黄色液体。
住院后经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局部湿敷换药,渗出减少,遂先行扩创术,拟再次行皮瓣转移修复。扩创时发现,沿着胫骨长钢板上下覆盖着一层塑料薄膜,术中清理出绝大部分碎塑料片样物质。经仔细辨认,系上次手术中医生所植入的生物止血薄膜材料。根据感染特点、内固定材料,经讨论建议取出内固定钢板,改为外固定支架固定,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要求出院。
新型生物止血薄膜材料可用在肌肉丰厚、不易止血的部位,止血效果较好,而且宜小范围选择使用,可以防止肌肉微小血管出血,避免形成血肿,从而预防伤口感染。
体会:对于高能量创伤所致胫腓骨骨折,手术方式应根据分型而定。行切开复位长解剖钢板固定,往往会进一步破坏血液循环,再加上局部应用新型生物止血薄膜材料包裹在钢板周围,会形成一层异物,导致人体排斥反应。据介绍,此材料虽能在1~3个月吸收,但如遇不易吸收者,则极易成为滋生细菌感染的温床。因此骨科医生应用新型生物材料要掌握适应证,切勿跟风滥用。防止伤口出血或积血,关键还在于术中仔细止血和放置有效的引流。
宁夏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郭仲华